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6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该地区109个站44年(1961—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站次的暴雨;暴雨频次最少的地方在中西部,最多的地方在东部;4—11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其中6—9月占93.1%。暴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年际差异较大,最早可发生在4月初,最迟到7月中旬发生;最早8月初结束,最迟11月中旬结束。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发生4.7场次,主要发生在6—9月;第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7月2日,最早出现在4月初,最迟在9月下旬;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8月31日,最早结束于6月中旬,最迟结束于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对小概率/高风险的灾难事件的后继风险决策进行探讨,着重在决策的认知神经经济模型框架下,讨论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灾难事件后人们的风险觉知、信念和假定、经验等认知因素以及灾后情绪因素对于决策分别有不同的影响;人们灾后决策的特点为决策更多直觉化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灾难后继决策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灾难事件后人们为寻求安全感而出现"损失偏差"(loss bias),该偏差在"获得"和"损失"两种条件下的影响是不同的。灾后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或可用思维和决策的双加工系统(dual-process)模型来解释。最后展望了灾难事件后继决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动植物油时 ,可对萃取和吸附步骤作以下改进。在萃取步骤中 ,用普通的三角漏斗和 5 0mL比色管分别代替玻璃砂心漏斗和 5 0mL容量瓶。在三角漏斗里塞入一小块经四氯化碳浸泡并晾干的脱脂棉使无水硫酸钠不漏 ,再加入 1 0mm厚的无水硫酸钠即可。当萃取液中含有大量水时 ,可先将萃取液移至已放适量无水硫酸钠的 5 0mL比色管中 ,具塞剧烈震荡后 ,静置 ,再作以上脱水步骤处理。在吸附步骤中 ,于硅酸镁吸附柱出口处塞入少量上述脱脂棉 ,操作时可在吸附柱上端插入一三角漏斗 ,下端插入 5 0mL比色管中 ,这样可方便倒入…  相似文献   
4.
2003年夏秋季大气环流异常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纾  赵建华  瞿汶 《灾害学》2004,19(3):62-67
根据2003年6~10月西北地区118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该地区、该时段的大气环流及其对该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任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定会影响到公众的心理,而公众的心理行为反过来又会对事件的发展演变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危机发生时期,相关政府部门尤其需要了解突发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并通过科学地发布风险信息来减轻和化解社会心理压力,同时引导公众正确地认知风险。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入手,以问题形式报告了心理学界在风险认知及行为决策方面所积累的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业毒物、农药、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大量进入人类生活环境,而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据国际肿瘤研究机构估计,大约80%的人类癌症是由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因素引起。因此如何检测这些环境化学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是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环境化学物质诱发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  相似文献   
8.
环境化学物质对哺乳类雄性生殖系统产生的毒理学效应,近年已逐渐地引起了关注,由于哺乳类(包括人)雄性生殖细胞对环境毒物较为敏感,它们受损后不仅可引起不育、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刚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为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是30 a以上的大尺度,其中长期战略安排需基于对自然资源历史变化的系统总结和对未来中长期的资源供需形势的战略研判。综合来看,未来中长期中国水资源需求仍将上升,耕地的粮食供应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民生福祉;矿产资源需求整体仍处于高位,不同矿种需求由“普涨”转向“结构性分异”;森林资源木材供给压力加重,关联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战略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保障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关键。为缓解中国整体资源安全压力,提高自然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议:抓紧开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规划设计;实行严格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创新;立足国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利用,加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沈镭  钟帅  胡纾寒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773-17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完成之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逐渐成为资源学界的关注重点。新时代下自然资源研究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山水林田湖草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自然资源关联关系,重点探讨了当今国内外最为关注的四种典型关联研究主题,即资源—资产—资本关联、能源—资源—技术关联、食物—水—能源关联、能源—水—土地—碳排放关联,并结合新时代提出的政策导向,提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重大应急事件等问题的新视角及相关建议,旨在为自然资源研究相关学科发展及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百年未有的时代变革对自然资源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亟需加强自然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尽早设立自然资源研究重大研发计划,为服务于国家自然资源战略及重大工程需求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