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西电东输工程的持续推进,位于高原区域的输电线网规模持续扩大,但因受高原气候条件影响,高原区域内的输电通道巡视难度逐步增大。为提升高原输电通道的巡视精度、效率,保障高原输电通道的安全,本文以worldview-3高分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多尺度分割技术与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研究分析高原输电通道关键地物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表明:(1)面向对象算法适用于高分影像数据的信息提取,其地物信息提取精度较高,能够满足输电通道的巡视工作,这表明基于高分卫星影像技术的输电通道巡视可行;(2)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提取的大棚信息精度可达95%,可替代人工解译工作,而道路信息精度可相对较低,但仍可替代大部分人工解译工作;(3)与传统野外核查、人工目视解译相比,基于多尺度分割技术耦合面向对象分类算法具有边界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连续监测中的TSP大流量采样器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监测中的TSP大流量采样器的质量控制是大气采样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交流信息,总结经验,本文将我站两年多连续监测中的TSP大流量采样器质量控制的方法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攀爬过程中防护措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防坠模块上下杆塔的防坠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实践作业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高原输电通道的安全,排查地表形变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哨兵雷达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以750 kV川湖Ⅰ线为监测对象,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研究分析输电通道地表微小形变的提取方法,发现川湖Ⅰ线100号杆塔附近存在明显的地表形变量,且2019年7月形变有明显的加速过程,分析说明该地面沉降区的形变与地面或地下的施工过程有关。研究表明:(1)卫星遥感星载InSAR测量技术适用于地表微小形变的提取,提取精度较高,能够满足输电通道地表形变的监测;(2)卫星遥感星载InSAR测量技术提取的地表形变精度可达毫米级,可替代人工地面测量工作;(3)针对地表形变,与传统野外核查、人工测量解译相比, 卫星遥感星载InSAR监测技术具有精度高、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银 — 银川东750 kV输电线路两端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问题,对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调整终端塔基础施工工序、补偿基础承载力、提高螺栓紧固率和合理布置反向拉线平衡挠度等技术措施,有效阻止了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保证了工期,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使用,节约了工程成本,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铁塔基础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