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安全科学   33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911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性能,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3种抗减震措施下隧道不同监测点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衬砌结构PGA及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相比于工况1,工况2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0.54%~81.10%,边墙收敛减小13.92%~78.77%,衬砌结构PGA减小31.42%~72.02%,最小安全系数增加18.04%~66.13%;相比于工况1,工况3结构拱顶沉降减小3.04%~18.02%,边墙收敛减小4.70%~32.00%,PGA增加13.95%~27.4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7.49%~30.99%;工况4即“减震层+SFRC衬砌”刚柔并济法,相比于工况1,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8.46%~83.98%,结构边墙收敛减小17.54%~85.47%,PGA减小30.00%~69.9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47.95%~83.56%;4种工况抗减震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4>工况2>工况3>工况1。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抗震设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法规的调研,在深入分析当前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框架结构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法规体系,重点关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与辐射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提出完善部门规章、健全核安全导则及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冻融循环作用下尾矿砂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冻融循环后尾矿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使用高低温试验箱和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仪对处于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尾矿砂进行不排水不固结试验,揭示了尾矿砂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尾矿砂黏聚力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围压100 k Pa和200 k Pa时变形模量逐渐减小,围压300 k Pa时变形模量呈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随尾矿砂含水率增加,其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内摩擦角不断减小;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形模量在总体上均呈现出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围压200 k Pa时变形模量总的衰减量最大,100k Pa次之,300 k Pa最小。  相似文献   
4.
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结构整体中的构件具有比单个构件更高的抗火能力,这已在Cardinton试验以及一些火灾现象中得到了证实。由于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组合梁在火灾下达到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后,尚能够利用悬链线效应继续承载。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给出了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火灾全过程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组合梁挠度、轴力、跨中及梁端弯矩的变化全过程,进而对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火灾全过程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组合梁抗火性能的理论研究和抗火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视力与环境     
陈天富 《沿海环境》1999,(10):18-18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没有它,多精彩的世界也会黯然无色.世之贵者莫过于人,人之贵者莫过于眼.眼睛,视物之宝、灵魂之窗、情感之镜、智慧之源,眼为万物色之美,人凭眼目以为光.美丽的世界只有通过眼睛才得以体现.可是近段时期,人们的视力总体水平不断下降,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近视、白内障等眼疾的患者急剧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的行动不便.身患视力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风险分类-要素分析-风险排序的思路,对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1998—2006年该类恐怖事件的实例,从事件所涉及的材料、场所角度将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分为6大类。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涉核恐怖事件的要素分析,将北京市各类场所划分为4类敏感区并与5类涉核恐怖事件结合起来,得到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构成图。通过风险分析,笔者认为北京市发生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最大的场所为核研究机构,最容易发生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类型为涉及放射源的恐怖事件,结合分析结果对从阻止、探测、响应3个层次上提出了奥运核安保工作的反核恐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太阳辐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珍 《重庆环境科学》1992,14(3):45-48,63
前言1989年12月15日至1990年1月15日,重庆"雾害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综合观测.本文根据珊瑚坝和广阳坝两个测点的辐射定时观测资料,对两地在雾日和无雾日的辐射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珊瑚坝作为重庆市区的代表点,广阳坝作为郊区的代表点.两个观测点均位于长江中心小岛,珊瑚坝海拔167m,测点下垫面以河沙、鹅卵石为主;广阳坝海拔187m,测点下垫面为沙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原高寒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拉萨、云南、四川的3座高原污水厂作为实验组,同时以重庆2座非高原污水厂作为对照,采用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了高原与非高原污水厂的微生物特性.研究表明:高原污水厂样品与非高原样品在聚类中展现出了较为疏远的关系,微生物群落区别明显.受强紫外线辐照的抑制,高原高寒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非高原污水厂,较低的微生物多样性是导致高原高寒地区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的一项重要原因.群落构成方面,共鉴定出16个优势菌属,对应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Verrucomicrobia 4个门.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高原组中丰度显著偏高的菌属只有Prosthecobacter,该菌在污水厂内分布广泛,且能够适应高原低温的条件.对于大多数活性污泥微生物而言,高原强紫外线是不利的生存条件.因此,减少高原露天污水处理系统的紫外辐照,是提升污水处理效能的一个潜在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飞机尾翼结构采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抗鸟撞性能。方法根据芳纶纤维夹芯和芳纶纤维层合板两种飞机尾翼前缘构型,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两种构型鸟撞后的损伤和变形,并对两种构型进行抗鸟撞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芳纶夹芯前缘构型前缘凹陷,前梁没有破裂;芳纶层合板前缘构型前缘破裂,前梁有破损。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高度吻合。结论芳纶夹芯前缘构型比芳纶层合板前缘构型具有更好的抗鸟撞性能。芳纶纤维层合板构型会造成前缘蒙皮变形过大,前梁腹板破损,导致飞机鸟撞后维修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密封舱室热防护效率与其内饰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关系,分析内饰材料发射率对其表面温度、舱室内温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密封舱室和加热测量装置,对内饰材料表面及舱室内温度进行测量。结果当内饰材料发射率为0.09时,内饰表面温度为141.2℃,舱室内平均温度仅为90.8℃;内饰材料发射率为0.91时,内饰表面温度为124.4℃,舱室内平均温度为109.1℃。结论试样表面温度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降低,舱室内部空气平均温度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升高;试样表面温度与舱室空气平均温度的温度差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减小;同时,相同试样表面温度与舱室平均温度的温度差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