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的特征是:波动方向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变动周期相对经济波动要短,并且不与经济波动相同步。相比于GDP波动幅度,人力资源供求变动更为剧烈。根据这·特征,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应注意,在经济繁荣时期,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天然地与经济波动同步,政府不应给予过多的干预措施。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的就业政策重点应在于增加稳定性的就业,而且各种就业政策应该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初期就开始实施,以缩短和减缓人力资源市场的波动周期和幅度,保证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对经济波动具有重要影响,过快和过慢均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经济新常态客观上要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关键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控制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以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确定最优城镇化规则,诊断当前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可为落实新型城镇化,稳定宏观经济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建立了附加城镇化变量的后顾型宏观经济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基于宏观经济波动最小化的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决定规则,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主要对宏观总需求产生影响,而土地城镇化速度既影响总需求也影响总供给;最优城镇化速度规则对总产出缺口负反馈,对通胀缺口正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1990-2013年间最优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应的总产出和通胀波动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规则具有逆经济周期的特征,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过度繁荣时城镇化应减速,经济衰退时应加速城镇化,我国历史上城镇化速度和水平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最优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规则会小幅度降低城镇化进程和总产出的平滑性,但会大幅度抑制通胀波动,总体来看使总福利损失下降约三分之一;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超前速度过快,土地城镇化水平偏低速度过慢。建议"十三五"期间,政府应该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适当控制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推进土地城镇化,提高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最优城镇化规则发挥其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生产部门分为东部厂商和中西部厂商这两类异质性厂商,并引入"区域经济政策变迁"冲击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经济波动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问题。主要结论如下:两阶段、分区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平稳化的新特征;中西部地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标准差一直偏低并且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出现显著变小,降低了中国整体经济波动的幅度;新世纪以来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使得中国宏观经济从严重依赖东部地区的"单轮驱动"转向增长极日趋多元化的"多轮驱动"并由此导致投资行为及其效率的相对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出现平稳化趋势的深层次原因;金融危机后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整体上得以持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重心西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对全国经济波动的缓和化作用。因此,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增强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