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试用期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李海燕:试用期的作用其实从这3个字上看就显而易见,即试用期间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互相增进了解、磨合的时间,因为招聘的信度与效度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有些方面较难在招聘过程中考察到,如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与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鉴于此,才有必要设定试用期,以便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工作中建立信任,实现未来工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2004年10月8日,陈某与某生物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员工试用期聘用合同》,岗位为技术工种,月薪2500元,期限3个月(2004年10月8日至2005年1月8日),同时该公司口头承诺,试用合格后,年薪5万元,2005年1月8日试用期满后,该公司要求陈某在一份空白的《招聘职工劳动合同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加紧制定《劳动合同法》。经过去年3至4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和调整,主要在以下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各类劳动合同的具体要求、试用期的期限和报酬、违约金的约定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7,(5):40-45
我国《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由于《劳动法》对于约定试用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随意或单方规定试用期,由此产生纠纷。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才合法有效、如何确定试用期录用条件和试用期发生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等等,本刊从实务的角度对规范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行为进行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问:苏某到一家酒店工作。酒店和其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5个月。3个月后,苏某顺利通过试用期。单位为苏某办理了养老保险,并告诉她以前因为是试用期,所以她的社会保险就从2012年12月办起。请问:试用期间,单位应不应该缴纳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13,(11):60-61
试用期内,单位可与患病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吗 今年6月中旬,王某与一家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了5个月试用期。劳动合同中还载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到2个月的时候,王某因男友与她分手而感情受挫,一度情绪不好、有时精神恍惚,虽禾明显影响工作,但也因去医院看病请假两次(各半天时间)。据此,单位怀疑其可能患有精神病,便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公司的作法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7.
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试用期是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通过实际工作考核员工的阶段。在试用期内企业应全方位地对员工加以考核,以确保员工确实是符合岗位要求的。而一旦企业发现员工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可在试用期内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与在正式的劳动关系中的解除相比,试用期内的解除条件要稍低,企业应合理依法操作。但试用期内的解除也并非是企业随随便便就可以让员工走人的,必须做到程序和内容的合法。  相似文献   
9.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不仅仅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过程,更是一个劳动用工过程,因而也要依法行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试用期的认识不足,导致试用期内侵权和被侵权的现象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需要精读的,这是我经常向人们强调的一点.立法的本意通常是要通过对法律条文的仔细阅读方能真正了解,粗略地浏览,不求甚解,会导致对法律规定理解上的偏差.以《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为例,很多人都知道《劳动法》有这样一个规定,他们一般只是满足于知道劳动合同中可以有试用期,但对试用期应当怎么约定却常常不屑于深入了解,以至于很多用人单位不是通过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规定试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