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三棱钻杆转动过程的定量化计算,在分析了三棱钻杆排粉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假设,建立了扭矩基本物理模型,并阐述了物理模型的求解过程,得到了基本参数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最小扭矩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求得了钻孔内煤粉密度ρ的解析解以及降低钻杆整体扭矩的方法,提出了实际应用环节测定临界转速w界的实验方法,并得到了提高钻孔长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记者到苏南江阴市利港镇采访,偶然了解到两件新鲜事:一是只有高中学历的企业职工肖天甫成功地突破了石油钻杆接头镦粗技术;二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郑金良,不仅修正了专业书上对“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的某些错误观点,而且以人工方式繁育出了长江刀鱼。  相似文献   
3.
<正>液压大钳自上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为石油钻井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降低了钻井工繁重的起下钻、下套管紧扣、卸扣的体力劳动强度,受到了操作工的欢迎。液压大钳本身也进行了几次结构和技术改进,液压大钳的运行可靠程度也日趋完善。但是,液压大钳的本质化安全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威胁到操作者的安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棱状钻具的强度匹配问题,应用实体设计和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不同结构棱状钻具力学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强度分析,优化棱状钻具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棱状类钻具整体强度匹配不合理,丝扣位置存在受力薄弱点,安全系数较低且整体分布不均衡。可采取加大接头直径、优化接头及棱边结构、应用摩擦焊接工艺等技术手段提高棱状钻具整体强度;改进后的棱状钻杆,整体安全系数分布均衡、波动小,钻杆整体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通过工程应用,解决了煤矿复杂条件煤层钻孔施工丢钻、断钻频繁的被动局面,平均深度超过了设计深度,钻进效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预测矿井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基于钻杆推力法结合钻杆位移理论,建立钻杆力学模型,利用新型钻削设备,结合钻削采集测试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出在不同围压轴压下推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应力变化进行预测。根据建立动力学模型及公式推导进而得出预测冲击地压的规律,通过测试钻杆推力估算煤体应力的大小,进而预测冲击地压的危险性。研究结果为煤矿动力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钻孔过程中的钻头破煤机理及影响钻杆转速变化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钻进速度与钻杆转速的对应变化关系,并利用钻进装置、加载装置及自主研制的钻孔多参量测试装置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利用钻杆转速法测定煤体应力大小的可行性,同时对不同钻进速度下钻杆转速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钻头、钻杆、煤岩体参数及钻孔前钻杆空转转速一定时,钻杆转速与钻进速度大致呈现负指数的函数关系,钻进速度越小,钻杆转速越大,反之,钻杆转速越小。研究钻进速度对钻杆转速的影响,可以减少利用转速指标对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预测误差,实现高效预警。  相似文献   
7.
11月20日,由中国石油管道局科学研究院和管道局穿越公司共同编制的企业标准《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空白。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4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某公司40512钻井队在甩钻杆作业过程中,发生钻杆倾倒,导致一名劳务派遣工死亡。 一、事故经过 当日,该公司40512钻井队在陈373-平41井进行完井前甩钻杆作业。晚上21点40分。当甩至第32柱上单根时,胜利劳务公司劳务派遣工张某(男,25岁,外钳工)用提升吊带系住小鼠洞内钻杆,副司钻刘某操作气动绞车起吊。张某在推滑钻杆移向坡道过程中,钻杆下端(公扣)顶到坡道边缘上,拴系钻杆上端(母扣)的提升吊带脱开,钻杆倾倒后将张某打倒,安全帽打飞,张某头部碰到钻台上,立即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9.
在笔者所在的石油装备制造单位,石油钻杆管体热处理是重点工艺环节,主要负责管体的调质处理(淬火、回火),设备形式为蓄热式加热工业炉窑,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N0_(X))、烟尘。  相似文献   
10.
钻具的失效大多为疲劳断裂,钻具的疲劳失效严重制约了安全施工。为解决钻杆材料疲劳寿命的准确描述问题,以S135钻杆材料为例,首先采用疲劳试验机测得材料的疲劳性能,基于试验数据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Weibull两参数分布模型、Weibull三参数分布模型和指数分布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优选出描述能力最好的概率分布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一定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然后通过一定存活率下的疲劳寿命和应力水平分别采用Basquin S-N模型、指数S-N模型和三参数幂函数S-N模型建立材料的P-S-N曲线模型;最后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拟合能力最强的P-S-N模型,并绘制P-S-N曲线。结果表明:S135材料在中长疲劳寿命区,Weibull三参数模型在四级应力水平下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综合评价能力最好;在存活率分别为50%、90%和99%时,三参数幂函数S-N模型的拟合系数均大于0.974,综合拟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采用Weibull三参数概率分布模型和三参数幂函数S-N曲线模型能准确描述S135钻杆材料的疲劳性能,得出的P-S-N曲线为S135钻杆的疲劳寿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