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cCaffrey等估计轰燃前火灾温度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估计室内轰燃前火灾温度的多种方法中,McCaffrey等人提出的方法比较典型。该文根据内衬材料的热惯性对室内火灾的重要影响,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McCaffrey等人提出的这一方法进行了初步和理论上的改进;结合室内火灾的控制因素,对有机玻璃火灾的回归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估计室内轰燃前火灾温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综述了检测服装隔热防火性能的假人系统的研究概况、组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共结构双层内衬改造技术,其结构共由5层组成,分别为基础层(防腐层和加强密封层组成)、中空监测层、内衬加强层、防油防腐层和导静电层;采用该技术可对加油站埋地单层钢制油罐进行双层改造,经过罐内清洗、喷砂除锈、基础层施工、中空监测层施工、内衬加强层施工、防油防腐层施工、导静电层施工和整个系统气密性的保压检测,完成双层内衬油罐的现场改造;采用GB30040规定的Ⅰ级真空泄漏监测方法,可以在油品泄漏前报警,实现埋地油罐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产品电缆耐烧蚀防护套的研制需求,制备了隔热耐烧蚀硅橡胶材料及防护层,进行了防护层隔热及耐烧蚀性能试验,阐述了硅橡胶材料及防护层的隔热及耐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新产品可耐高温3000K,200ms的烧蚀,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在发热体、管道等隔热保温等,大量使用过的废隔热保温材料,有95%以上被丢弃或填埋,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资源。南京侨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合作,研发成功废保温材料回收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防腐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介绍了华能珞璜电厂 4× 36 0MW机组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内衬防腐技术及防腐蚀效果。通过对装置的运行考核 ,分析鳞片树脂衬里防腐蚀的对症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非开挖内衬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的修复,对于保护城市环境和保障地下管网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原有管道的椭圆变形缺陷会降低新建内衬管的结构稳定性。将几种不同的椭圆变形管道内衬临界屈曲压力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有规范中计算方法的不足,并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非线性理论,通过椭圆局部曲率方程推导出内衬的结构势能,建立起原有管道椭圆变形后柔性内衬管在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屈曲压力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计算得到的内衬临界屈曲压力的计算误差基本上在10%以内;分析了不同椭圆度和内衬尺寸比(DR)值对内衬临界屈曲压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在不同DR值内衬设计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总结了水溶液全循环工艺尿素合成塔内衬腐蚀规律。研究表明使用超过13年的尿素合成塔内衬均匀腐蚀规律开始分化,个别塔内衬腐蚀加剧明显;而且尿素合成塔中偏上部筒节一般为剩余壁厚最薄的筒节,可通过适当调节该筒节塔盘间距或塔板筛孔数,减少该处局部反应时间,改善温度分布,延长整塔使用寿命。另外,多塔并联使用时,应注意管道分压导致各塔氧含量不均引发的不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