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元博  李巍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763-1770
保护居民健康是北京市能源系统优化管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结合相关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针对全市2010-2020年间的能源消费分别设计了高、中、低3种约束情景,通过LEAP模型预测了全市至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与SO2、NOx、PM10和PM2.5等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对3种情景下主城区居民受环境空气中这4种大气污染物的暴露危害所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相对低约束情景,高约束情景至2020年可避免与SO2、NOx、PM10和PM2.5污染相关的死亡危害分别为2663、6359、4720和4104人·a-1,而且在高约束情景下煤炭消费比重每下降1%,可相应地避免约1400人·a-1的污染急性死亡.由此建议北京市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和减排措施,严控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污染所产生的居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我国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更加说明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作为研究出发点,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背景和概念,研究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最后给出了市场推广的主体与媒介。  相似文献   
3.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示踪剂实验从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及其统计特征值等方面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水流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是一种非理想的不均匀流动,存在一定的死区和水流的扩散;垂直流人工湿地较大的死区率与其表面布水的不均匀性有关,这也可能是其死区率大于表流人工湿地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验还表明,进水流量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停留时间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减小,但标准平均停留时间增大,死区率减小;当进水流量为15L/h(水力负荷为620mm/d)时,水流在湿地中的散度最大,水流更接近全混流,不利于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角度出发,介绍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研究做了展望,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公众环境质量需求的提高,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内容会更加全面并逐步深化,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清洁生产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及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促使清洁生产在新的世纪里持久深入地进行 ,有必要对其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 ,也非常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预测。本系列文章共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世界范围内及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归纳了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和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几年内的清洁生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影响我国CO 2排放因素领域,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分解模型已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现有研究多分别基于消费视角或收益视角展开分析。为全面评估各行业收益与消费对其上游、下游行业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整合基于收益与基于消费两个视角,运用2012年与2015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构建两层嵌套式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DA),比较分析消费规模效应、收益规模效应、行业流入、流出增加值变动效应、增加值结构变动效应等14个影响各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并借助对消费者原则碳排放估算公式的重构,更准确地实现从增加值视角对各行业消费者原则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我国在总产出增长29.14%的同时碳排放量上升1.46%,各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是主要的减排因素,其中建筑业减排贡献最大。②增排效应方面,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消费规模、收益规模、完全投入结构与完全消费结构四项效应,且前两个规模效应的影响是后两个结构效应的2倍以上,尤其建筑业消费规模效应、煤炭采选产品业收益规模效应增排较大。③消费规模扩大导致增排的原因并非行业本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主要在于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规模扩张时吸收其他行业流入的增加值量增多。④收益规模扩大导致的增排效应方面,细分来说从大到小依次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效应,且行业差异显著,如煤炭采选产品业的劳动者报酬效应,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业的生产税净额效应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营业盈余效应增排贡献较大,而煤炭采选产品业的营业盈余效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生产税净额效应则减排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下降0.004和0.008个百分点.而在短期,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作用程度在短期与在长期是相似的;但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却更多体现在长期.因此,立足于稳定产权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农业政策导向更有利于在长期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海岛居民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主体之一,研究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和鼓励海岛居民主动采取环境友好行为是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包含生态管理行为、消费行为、说服行为、公民行为四个环境友好行为变量,环境态度、环境保护知识、环境经历、社会政策、行为约束五个影响因素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结合海岛生态环境和海岛居民的特点,设计海岛居民版环境友好行为测量量表,并在长岛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①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总体水平差异较大,难度较低的环境友好行为实施较好,而难度较高的实施较差;影响因素变量中,环境态度积极,环境经历丰富,环境保护知识掌握较好,相关社会政策较为不利,行为约束偏中性。②环境态度、环境经历、社会政策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无显著影响,存在“知易行难”现象。行为约束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无显著影响。④环境经历不仅直接影响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而且通过环境态度对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施加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改善海岛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灾害学\"视角认识和理解生态安全,针对隐患因素对安全状态的影响,探讨了生态安全演变的隐患触发传递与响应控制机理,并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论述生态安全是反馈的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特征.研究表明,生态安全因素分析必须包含隐患因素分析;安全评价要素范围必须扩展.生态安全系统由隐患触发传递系统和响应控制管理系统组成,且两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隐患因素不断触发、传递、响应和控制的复合高阶演变过程,具有非线性灾变性、自组织及被组织性和有序与无序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Urbanareasthroughouttheworldareincreasinglyafocusofenvironmentalconcern.Theyareplacesofintenseandgrowingeconomicactivity.Inresponse,urbanpopulationsaregrowingrapidly.Itisestimatedthat,by2000,morethanhalftheworld○spopulationwillliveint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