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17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375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826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65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活性炭吸附和两级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高盐度对氨基苯酚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 H值对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当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TOC去除率61%。分级加药可以有效提高Fenton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在温度为25℃、p H为3、30%H2O2投加量为3%(V/V)、Fe2+/H2O2摩尔比为0.05时,两级Fenton氧化处理后,出水TOC降至150 mg/L以下。此外,Fenton氧化后形成氢氧化铁污泥颗粒粒径为4.5μm,经过聚丙烯酰胺(PAM)絮凝之后,污泥的粒径明显增加,过滤特性改善。PAM絮凝效果依赖于溶液的p H值,当p H超过10后会失去作用,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p H值。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典型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赤峰第二毛纺厂电厂为背景,介绍了该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特殊需求及综合利用途径的选择和原理。分析了利用粉煤灰生产粉煤灰硅酸盐水泥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厌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2种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和NaX型沸石,并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2种沸石产物的吸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NaA型沸石优于NaX型沸石.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研究了NaA型沸石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相关参数(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对吸附结果进行拟和.结果表明: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7.78 mg/g.NaA型沸石对Cr(Ⅵ)的吸附是物理和化学吸附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彭学文 《环境工程》1994,12(1):52-54
本文简介了利用沸腾炉炉渣与粉煤锅炉的粉煤灰高压免烧做灰渣砖的生产工艺、反应原理及成本与效益,并指出这是一条综合利用灰渣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为利用植物油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应用活性炭F400吸附柱再生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可行性,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的植物油进行二级再生处理,优化了过程参数,比较了原植物油和经活性炭再生的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实现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再生,证明了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二级处理可以进一步吸附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且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几乎完全被去除.再生植物油和原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污泥活性炭(SAC)改良黏土作为垃圾卫生填埋场衬垫防渗材料的可行性,该文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温吸附平衡试验、柔性壁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掺量为0%、1%、3%、5%的SAC改良黏土对Cd(Ⅱ)、Cu(Ⅱ)的吸附特性以及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良黏土对Cd(Ⅱ)或Cu(Ⅱ)的吸附以30 min内的颗粒表面吸附为主,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20 min或90 min。改良黏土对Cd(Ⅱ)或Cu(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随SAC掺量由0%增加至5%,在S/L=120 g/L,Cd(Ⅱ)、Cu(Ⅱ)最大吸附量qm分别增加了25%、47%;当固液比增加到200 g/L,Cd(Ⅱ)、Cu(Ⅱ)最大吸附量qm分别增加了32%、48%。水、垃圾渗滤液2种渗透媒介下SAC改良黏土的渗透系数为1.8×10-9~1.2×10-8cm/s,均<1×10-7cm/s的防渗要求。因此,SAC改良黏土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衬垫防渗材料使用,可以有效阻滞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法测量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活性炭法测量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并提出既能保证检测质量,又能符合工程检测需要、提高检测效率的检测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河南省70多座火电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火电厂粉煤灰的排放、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粉煤灰的一些对策,旨在加速粉煤灰综合利用进程,拓宽利用领域,加大利用量。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粉煤灰及其各有用组分的物质性,着重介绍了粉煤选矿技术与选矿产品的利用,对今后粉煤灰选矿的开发、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