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分步结晶法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钠和硫酸铵的工艺流程及分离条件,两种盐的总回收率均可达到95%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自行设计的小型外热式固定床试验台上,以垃圾中广泛存在的PVC为原料,通过改变加热方式、热解终温等参数。重点研究了快,慢两种加热方式下垃圾热解过程中HCl的析出特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和低温结晶法去除烟气脱硫溶液中的SO42-。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CaO溶液质量分数25%的条件下,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对SO42-的去除率仅为59.51%,且向溶液中引入了Ca2+,产生的硫酸钙固体废物难以再生利用;采用低温结晶法处理烟气脱硫溶液,在结晶温度7 ℃、结晶时间3 h、NaOH加入量34.8 g/L的条件下,SO42-的去除率为82.04%、滤液中的ρ(Na+)为3.88 g/L。在现场工业应用试验中,采用低温结晶法去除烟气脱硫溶液中的SO42-,平均SO42-的去除率可达70.00%以上,滤液中的ρ(Na+)小于15.00 g/L。该法可有效抑制烟气脱硫溶液中SO42-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紫外光响应的高效催化剂,并通过XRD、XPS以及HRTEM探索了不同焙烧温度下La3+掺杂量对TiO2结晶过程的影响.结合弱紫外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反应,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晶过程的变化对弱紫外光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会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当焙烧温度或者掺杂量较低时,La3+不能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但会轻微地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未进入晶格结构的La3+存在会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在弱光体系中极大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当La3+的掺杂量为0.05%(原子分数)时,经过900℃焙烧后催化剂降解能力最高,其活性超过商用P25的2倍多.在较高La3+掺杂量(超过0.20%)时,900℃焙烧后一定量La3+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大大抑制了TiO2结晶;这种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催化剂中存在大量无定形结构TiO2,无定形TiO2甚至多于700℃焙烧后的催化剂,反而大大抑制了弱光体系中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5.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归一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水溶液中活性氯浓度不断上升,经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在电催化和活性氯的协同作用下,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苯环结构基本瓦解,溶液快速脱色;在电流密度为5.1mA/cm2、NaCl浓度为4g/L、pH值为9.41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经过20min的电解,其脱色率可高达98.31%。  相似文献   
6.
诱导结晶磷回收技术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结晶技术是近年发展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自设计的诱导结晶反应器,反应器形式与Phosnix相似,但结构相对简单,无Phosnix反应器的内外同心筒结构,并增加了过渡区。研究了HRT、[PO43-]、[Ca2+]/[PO43-]对诱导结晶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影响规律,并以实验室双泥系统厌氧上清液为原水,考察了结晶反应器长期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增加HRT、[PO43-]或[Ca2+]/[PO43-]均可提高磷酸盐去除率,但超过一定数值后,再继续增加对提高磷酸盐去除效果的贡献很小,[PO43-]或[Ca2+]/[PO43-]过高还会导致均相结晶出现,使磷酸盐去除率下降;研究给出了一定条件下的最佳HRT、[PO43-]或[Ca2+]/[PO43-];运行效果试验表明,诱导结晶反应器在进水平均磷酸盐浓度仅为23.6 mg/L的情况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55.2%,该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含磷水方面较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萃取结晶法回收石油磺酸盐工业生产中高盐废水中的石油磺酸盐,根据溶解度筛选萃取剂,研究各萃取剂的回收效果。采用平衡法测定各溶剂对石油磺酸盐和硫酸铵的溶解度,优选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为萃取剂回收石油磺酸盐并脱除硫酸铵。室温下,一定溶剂比的正丁醇对硫酸铵的结晶率远小于乙醇和异丙醇,而正丁醇回收的石油磺酸盐的纯度远大于乙醇和异丙醇,高达98%;各萃取剂对石油磺酸盐的回收率顺序: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因此,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及溶剂比处理废水,从而达到脱盐和回收石油磺酸盐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鸟粪石结晶法是一种能同时回收废水中磷源和氮源的处理方法。本文总结了鸟粪石晶体的生长机理、颗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比较了能够形成鸟粪石的各种反应器的优缺点。此外,文章总结了采用鸟粪石结晶法处理实际废水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做了评估。最后对鸟粪石结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国内鸟粪石结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ACF电极电解处理含NaCl结晶紫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吸附结晶紫达到饱和的活性炭纤维为阳极,在NaCl介质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实验考察了NaCl浓度、pH值和电流密度等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游离氯浓度及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归一化吸光度比值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溶液中所产生的游离氯的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快速上升,20 min时就几乎达到了最大值;在活性氯的作用下,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溶液迅速脱色;电解液中所含的NaCl浓度、电解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等都对脱色率有影响;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在电解60 min后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硫酸厂的沸腾焙烧炉,考察了黄铁矿焙烧过程中铊(T1)析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级提取法考察了黄铁矿烧渣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结果表明,T1释放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当O2流量在20~300 mL/mi.范围变化时,T1释放率先增后减.环境中备受关注的重金属(如Pb、Cd、Cr等)在黄铁矿烧渣中以Pb为主,各相态Pb的总量达到1 429.20 μg/g,且黄铁矿烧渣中的重金属(除Cu和Sr外)主要是以分布于硅酸盐矿物相中的残余态形式存在,因此在环境中不易迁移释放.尽管黄铁矿烧渣中的重金属(除Cu和Sr外)不是以非残余态分布为主,但非残余态重金属的总量也不少,因此黄铁矿烧渣在环境中的潜在污染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