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综合治理,合理利用采出污水的长远利益出发,针对东部油田高含水阶段的新特点,提出地面高效处理,地下控水稳油相结合的治理策略,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讨论了采出污水回注利用中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是指聚集于细粒(包括黏土及致密砂岩)低渗透油藏中、有机质富集、以热解气或生物甲烷气为主、以游离气形式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中,或者以吸附气或游离气形式聚集于有机质或黏土中、连续的自生自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  相似文献   
3.
CO2捕集与封存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关键的碳减排选择方案。将CO2注入油藏作为一种碳埋存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判断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储层是否适合CO2地质封存开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必要在规划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前,对潜在的封存库进行封存潜力评估。本文在已有可公开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陆上216个油田实施CO2地质封存的潜力,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满足埋存深度大于800 m的筛选条件下,当假设我国陆上油田全部用于CO2-EOR时,CO2封存潜力约3.6 Gt;当陆上油田全部视为废弃油藏处理时,CO2理论封存潜力约4.6 Gt。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油藏封存CO2潜力巨大,占陆上油田CO2封存总量的60%以上;同时这里CO2集中排放源分布密集,排放源和封存地间的匹配性良好,可以减少CO2运输和封存成本。在这两个地区可以优先考虑实施油藏封存CO2项目。  相似文献   
4.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属于块状未饱和底水油藏,无论是开发早期的自喷生产,还是中期的水驱、气驱生产,水体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开发决策意义重大。由于缝洞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导致油水关系复杂,不同缝洞系统阶段驱动能量不同,一直难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水体参数计算方法。文章基于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明确不同岩溶背景下油井驱动类型及其对应水侵模式,给出了水侵量和水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在塔河强底水单元中利用数模实例验证,矿场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采集大港油田油井well-1017采出液,利用GC-MS分析油藏原油结构并利用16S r DNA克隆文库技术分析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探索极端油藏环境下细菌和古细菌的群落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水驱开采导致了油藏采出液含水率、原油重质组分升高,原油品位下降。同时,油藏内源微生物16S r DNA克隆文库系统反映了油藏细菌群落包括Proteobacteria、Firmicutes、Nitrospirae、Bacteroidetes、Thermotogae、Deferribacteres、Caldiserica、Dictyoglomi和Aquificae等9个门类,而古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Methanobacteria、Archaeoglobi、Methanomicrobia和Thermococci等4个纲结构;微生物文库构成显示极端油藏环境下仍存在着丰富的功能微生物资源,其在石油烃降解、产表面活性剂和产甲烷等方面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极端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可以为微生物驱油技术在低品位油藏资源的开采应用中提供重要的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7.
微区有机质激光热解GC/M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技术。它利用激光的高相干性和高平行性准确地聚焦于有机质表面某个微小区域内 ,使之发生热降解而产生能反映有机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子级产物 ,借助GC/MS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定。这一新技术为生油岩和煤中单个显微有机组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在生油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中硫化氢、非甲烷总烃、甲醇、甲烷和噪声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在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引发的危害,采用改进的API RP-38培养基从两个高温油田(S、K油田)油藏采出液中富集了SRB,并通过批次培养试验在60℃下评价了次氯酸钠、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氨基三甲基氯化铵(BTAC)、溴硝醇、戊二醛及其复配对SRB活性及数量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抑制S油田中SRB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500 mg/L、60mg/L、200 mg/L、10 mg/L和300 mg/L,抑制K油田SRB的MIC分别为500 mg/L、50 mg/L、200 mg/L、15 mg/L和300 mg/L。溴硝醇与BTAC复配呈现协同抑制效应,与THPS复配则表现出拮抗效应,THPS与BTAC的复配为无关作用。延长接触时间有助于提高杀菌效率。单独使用低质量浓度的溴硝醇、THPS以及溴硝醇与BTAC复配均可有效抑制渤海湾海域高温油藏中SRB的活性与数量,在这些油藏酸化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小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受气顶和注入水的共同作用,油气容易发生互窜,此文借助数值模拟以及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开发方式、开采顺序、注水时机以及采气速度对小型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小气顶油藏适合注水开发,在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90%~95%时注水。对于储量较小的油藏,建议采用不采气只采油的方式;而对于储量较大的砂体,建议采用先采油后采气的方式。为了筛选合理的采气速度,建立注采比一定时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与采油速度、采气速度的关系图版来求解合理的采气速度。研究结果对小气顶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