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的词汇十分丰富,其中"美"义单音节同义词所占比重较大。文章采用"语境分析法"和"参照法"对《诗经》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具有"美"义的19个单音节同义词进行梳理,进一步辨析"美"义单音节同义词之间的微殊之处,不仅对了解《诗经》用词的特点有所帮助,同时对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感恩森林     
前些天,天气晴好,整理旧书报时,偶然在一张发黄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在台湾,有人拟设计建造一座"诗经植物园",会将《诗经》三百首诗歌里所记载的古老植物再现世人面前。据说,这"诗经植物园"将重现古代社会的原始风貌,山川河泊,溪涧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8,(7)
在东方文化中,对霾的描述是很早的,在<诗经>中就曾提到过,霾的古义就是尘.在现代科学中,霾实质上就是气溶胶粒子,包括液体、固体和混合物,其中有沙尘粒子、海盐粒子、黑炭粒子、有机碳粒子以及有生物活性的花粉、病毒、病菌等等,这些就组成了霾.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1):129-136
心学家王阳明对《诗经》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孔子删诗说是合理的,圣人删去繁文,后儒却强加上;"淫诗"非孔子所选,而是汉儒在秦火后附会之作;"《六经》皆史",以劝善惩恶为目的;《诗经》是心的记籍,"吾心"是第一性的,《诗经》是第二性的,世人重训诂轻心性是舍本趋末、背道而驰。王阳明的《诗经》观传播了唐宋以来的疑经精神,助长了明清的疑古思潮;承传了前人的经史观,催发了清人"《六经》皆史"的经典观;发展了"《六经》皆我注脚"的阐释观,激发了学术界研究经典的创新意识。其《诗经》观虽非独创,却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之上阐扬发挥,扩大了前人《诗经》观的社会影响,开启了后学思路,其学术价值应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地,孔子说:我不如老粮农.樊迟又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两句话就把樊迟打发了.还据此批评樊迟是"小人",因为"大人"只要当好领导就行了,"焉用稼",哪里用得着亲自种庄稼!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6,(8):60-61
他们的祖辈世代居住在中原腹地,作为东方民系他们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祖先几经迁徙最终定居在南方这片山地,他们就是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被喻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客家围龙屋,还有著名的客家山歌……当悠扬的山歌带着《诗经》遗风飘进耳朵时,梅州的青山绿水便近在眼前了。  相似文献   
7.
拒绝吃鱼翅     
贺震 《环境教育》2007,(7):30-30
鲨鱼是远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物种。鱼翅是鲨鱼的鳍,用以入菜,古已有之。《诗经》的这首诗,就记载了古人对鱼翅的爱好:各种各样的鱼钻进了捕鱼篓,其中还有鲨鱼,君子备上了醇美的酒,全部都是时鲜啊。  相似文献   
8.
车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广泛的功能,这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错纷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了解。《诗经》产生的年代恰好是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发展繁荣兴盛期——商末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二者的重迭意味着什么,由于篇幅现在在这里很难说清楚,但是这二者肯定有某种必然的关系。可以指出的是,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诗》的兴起,《诗》也反映了繁荣的车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边缘,西部地区又被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贯穿.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两条地震带的影响下,我国成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至今,不断有破坏性很强的大地震发生.历史上令江河改道、让人间发生沧海桑田巨变的特大地震也有好多次,我们祖先对历次特大地震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0.
王迎 《环境教育》2008,(1):34-34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受到了人们敬仰与赞颂。 梅原产我国.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