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1884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1835篇
综合类   4432篇
基础理论   129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04篇
评价与监测   462篇
社会与环境   1047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12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azil hosts the largest expanse of tropical ecosystems within protected areas (PAs), which shelter biodiversity and support traditional human populations. We assessed the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of 993 terrestrial and coastal-marine Brazilian PAs by combining indicators of climatic-change hazard with indicators of PA resilience (size, native vegetation cover, and probability of climate-driven vegetation transi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indicators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broad climate-change adaptation pathways. Seventeen PAs (20,611 km2) were highly vulnerable and located mainly in the Atlantic Forest (7 PAs), Cerrado (6), and the Amazon (4). Two hundred fifty-eight PAs (756,569 km2), located primarily in Amazonia, had a medium vulnerability. In the Amazon and western Cerrado, the projected severe climatic change and probability of climate-driven vegetation transition drove vulnerability up, despite the generally goo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PAs. Over 80% of PAs of high or moderate vulnerability are managed by indigenous populations. Hence, besides the potential risks to biodiversity,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livelihoods of the people inhabiting these PAs may be threatened. In at least 870 PAs, primarily in the Atlantic Forest and Amazon, adaptation could happen with little or no intervention due to low climate-change hazard, high resilience status, or both. At least 20 PAs in the Atlantic Forest, Cerrado, and Amazonia should be targeted for stronger interventions (e.g.,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given their low resilience status. Despite being a first attempt to link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in Brazilian PAs, we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PAs identified as highly or moderately vulnerable should be prioritized for testing potenti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法对固体废物浸出液(TCLP)中二硝基苯进行萃取,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二硝基苯的方法。方法在0.002 0~0.020 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二硝基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检出限均为0.5μg/L,模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96%,RSD≤2%;实际固体废物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98%。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初,湖北省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元以上,有必要对灾害期间的气候特征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湖北省76个气象站2008年1月12日~2月3日气温、降水(雪)、日照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等要素进行时空间差异分析及历史与同期比较,并选取10个代表站历史上所有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对其过程持续低温日数、最长连续雨雪日数、过程极端低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平均气温异常偏低,该省大部为-1~-2℃,比常年同期偏低4~6℃,为各站历史同期最低,其中主要是最高气温异常偏低所致,但极端低温并不低;(2)降雪过程频繁,雨雪量异常偏多;(3)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该省大部在16~22 d,位于历史第一;(4)日照异常偏少。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湖北省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灰色协调度模型在产业用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产业用水系统的时空动态发展规律,探讨其内部的协调关系,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产业用水系统的协调性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以往在利用协调度模型进行用水系统有序度研究时,通常采用两段叙述的线性分段函数表示,较不适用于描述产业用水系统内部要素的非线性结构。因此,针对产业用水系统的特性,利用灰关联原理建立有序度函数,以建立更适于用水系统分析的灰色协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上海市1997~2005年产业用水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产业用水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其用水综合效益较大,但距离最优状态尚有潜力可挖;其中,农业用水子系统的发展较为欠缺,在未来用水规划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streams adjacent to cornfields, streams where cows had unrestricted access, and reference locations without agriculture were compar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ocal land use and land use/land cover in the watershed. At each local site, macroinvertebrates and a variety of habitat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upstream, adjacent, downstream, and farther downstream of the local land use.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as used to calculate drainage basin area, land use/land cover percentages in each basin, and the distance from sample sites to the stream source. Three‐way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tests with date, site type, and sampling location as main effects were used to explore differences in macroinvertebrate metrics using median substrate size, percent hay/pasture area, and stream depth as covariates. The covariat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del fit and showed that multiple contributing factors influence community composition. Local impacts were greatest at sites where cows had access, probably because of sedimentation and embeddedness in the substrat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pstream and the adjacent and downstream locations were not as great as expected, perhaps because upstream recolonization was reduced by agricultural impacts o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ty or proximity of agriculture to riparian areas in the watershed.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local and watershed factors in controlling stream community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7.
人口增多,耕地减少,部分地区供水不足,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基本格局。由于人口的压力,对资源实行超强度的利用,使较大范围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并成为许多地区多灾、低产、贫困的根本原因,较低的食物人均占有水平,将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限制因素。增加食物,必须挖掘资源的潜力,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首先是要立足现有的耕地,致力于提高单产;同时,合理开发水域、山地、草地等资源,广辟食物来源,提高非耕地资源的生产力,提高林牧渔业的发展水平。耕地应以深度开发为主,走资源节约型(节地、节水、节时、节能)的集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分、大别山区部分县及鄂东南幕阜山区的通山县,土地利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热条件好,土地适宜性广,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但是该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土地垦殖率高,低产田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利用要求不相适宜,利用效益末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