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剑池 《环境》2015,(1):8-9
<正>瓢虫,在昆虫学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的有近400种,其中,肉食性瓢虫的品种约占5/6。上图微距下的七星瓢虫便是肉食瓢虫中的一种。七星瓢虫成虫后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是一种益虫。但并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益虫,以农作物如马铃薯、茄子等为食的植食性瓢虫,如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就是害虫。据有关专家介绍,鉴别瓢虫是否为益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瓢虫翅膀表面是否光滑,如瓢虫的翅膀上生有细绒毛,则基本属于害虫。  相似文献   
2.
植物挥发物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国槐、柳树、杨树、臭椿、榆树、白丁香、红花刺槐、蕃茄、枣树、云杉10种植物枝叶挥发物对蚧虫和蚜虫的重要天敌--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lO种植物中,国槐枝叶对异色瓢虫的引诱作用最强,其平均趋向率达60%.通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TCT-GC/MS)方法,从国槐枝叶的挥发物中检测出38种组分,烯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占63.3%(其中萜类化合物6种);烷烃类化合物dil6.2%;其它为萘及其衍生物、苯及其衍生物、酯类、醛类和醇类等.从检出的周槐挥发物组分中选取了6种物质引诱瓢虫,发现α-蒎烯在10-4~10-6g/mL、沉香醇10-4g/mL和已醛10-5g/mL的浓度下对瓢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背景地区大气PM_(2. 5)化学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对能见度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春、夏、秋、冬在济南市七星台采集大气PM_(2. 5)样品,分析其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及OC、EC的污染特征并研究其区域传输贡献.结果表明,NH_4~+、SO_4~(2-)和NO_3~-三者之和占年均离子总浓度的90. 24%,二次生成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较为严重. NO_3~-/SO_4~(2-)呈现出明显的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季节的SO_4~(2-)和NH_4~+主要以(NH4)2SO4结合的形式存在. SOC/OC的范围是21. 17%~54. 21%,表明该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二次有机污染.四季SOR值均大于0. 1,显示本区域四季均有SO_4~(2-)的二次生成,四季NOR的值均高于SOR,可知NO2的二次转化强于SO2的二次转化.大气消光系数(Bext)的范围是172. 68~320. 61 Mm-1,年均值为256. 48Mm-1,大气消光系数呈现明显的夏低冬高的季节性趋势.后推气流轨迹显示七星台地区春、夏季主要受长距离传输和海洋源的影响,秋、冬季主要受局地源的影响.对比2008年济南市大气PM_(2. 5)污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对大气环境影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为查清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瓢虫资源与种群现状,明确优势种类及种群动态和规律,对林芝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小麦、油菜3种作物农田开展瓢虫资源调查研究,同时选取固定样地定期进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林芝地区农田瓢虫分为2个亚科4个族10个属,共13种,其中11种为捕食性瓢虫.主要优势瓢虫种类为横斑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其中横斑瓢虫在全部调查样地中均有分布,在农田中总体优势度指数、相对多度为最高.3种优势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中横斑瓢虫虫口密度长期高于其余优势瓢虫,且与蚜虫密度曲线有较为明显的重合现象.横斑瓢虫种群密度峰值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但在不同作物农田中具体峰值时期存在差异.可见,林芝地区农田不同种类瓢虫之间有较大数量差异,在不同生态区域与作物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种群特征,但是优势瓢虫种类与种群规律较为明确,可用于农田蚜虫生物防治;结果可为保护当地重要昆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5.
双组分模型假定吸收紫外光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由2种组分(A和B)组成,组分A对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且具有疏水性;组分B对紫外光吸收较弱,具有亲水性。对七星湿地水样DOM进行紫外光谱扫描,采用双组分模型对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进行模拟预测,并研究组分A所占比例(f A)与DOM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组分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七星湿地水体中DOC的浓度(rmsd为2.18 mgL,R2为0.963),相应模型参数E A,254为95.04 L(g·cm),E B,254为0.15 L(g·cm),E A,340为30 L(g·cm),E B,340为0。f A随着水样中DOC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并且与特征吸光度(special UV absorbance,SUVA)SUVA254、SUVA280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00)。f A可以反映DOM中不饱和共轭双键、苯环类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变化,但不能反映DOM的分子量大小。因此,利用双组分模型可以实现对DOM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瘸子     
王四在七星煤矿干了25年采煤没受过伤。2002年,矿里为了照顾45岁的他,将他调到地面运输队上班。他妻子没工作,这会儿丈夫到地面工作了,她便在井口附近开了一个专做早点的店,卖包子、稀饭,煮米粉,炸油条。王四一有空就帮妻子忙活着,生意还不错。可好景不长,才4个多月,王四因思想不集中,一次矿车掉道压伤了左脚,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后,才拄着拐杖回到家。有人说王四受伤是因早晨赶做包子没休息好的缘故。很多人都认为有道理。王四拄着拐杖,矿里只好给他“吃”工伤,按规定一个月550元。王四心想,伤工工资虽然比上班是少了点,但少不了多少,况且又…  相似文献   
7.
支流已经成为辽河干流的重要污染源,在支流河口建设大型人工湿地可以阻控支流污染物.为揭示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的净污效果,在对七星湿地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有机物和营养物状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污染物在湿地中的去除量,最后利用归趋模型对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在支流河入口处较高,万泉河污染最严重;支流水体在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植物生长期内(5—10月)七星湿地对COD去除总量为26.83 t,削减率为35.3%;对氨氮的去除总量为2.63 t,削减率为37.9%;对总磷的去除总量为0.40 t,削减率为52.9%.衰减方程模型对于COD、TP及不同形态氮拟合效果一般;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的变化.对Monod机制模型参数进行计算可得:kNH+4=24.987 L·m-2·d-1,kmax,NO-2=77.696 mg·m-2·d-1,KS,NO-2=0.114 mg·L-1.相关模型参数可用于湿地氨氮与硝氮浓度的预测.因此,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可应用于类似湿地Cout(NH+4-N)和Cout(NO-3-N)变化的模拟及预测.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柿树(DiospyroskakiL.f.)受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危害后,体内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对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Silvestri)的招引作用.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瓢虫趋向受害枝叶的百分率为74.17%,明显大于趋向未受害枝叶的20.00%,t检验证明,二者间差异极显著;而受害轻微枝叶挥发物对红点唇瓢虫的诱导作用与未受害枝叶的诱导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日本龟蜡蚧对柿树的危害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增加了对红点唇瓢虫的引诱作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柿树未受害枝叶挥发物共有29种组分,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92.98%;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组分有32种,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97.15%,另外减少了3种醇类化合物和2种烷烃类化合物,同时合成了8种新的组分,包括4种烃类、3种萜类和1种酮类.这些新合成的化合物极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对瓢虫的招引作用.本文揭示了柿树受日本龟蜡蚧危害后,诱导其挥发出对天敌昆虫有引诱作用的化学信息素,为进一步试验确定有效成分和人工筛选模拟引诱剂,开辟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了基础依据.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安全与健康》2006,(11):22-22
现年28岁的四川省泸县太伏镇双石村农民向春曾在广东、贵州等地打工,有了部分积蓄,回到老家后发现从事驾驶工作赚钱容易,于是在驾校学习驾驶,取得驾驶资格后购买了一辆中型货车从事营运,汽车挂靠在泸县七星庵汽车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