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1.
日本名澧公司开发的废发泡聚苯乙烯油化机.由于用电热进行热分解.所以装置结构简单、小型化。1小时能处理50kg,也可连续运转。1kg发泡聚苯乙烯可先生成1L油,生成油成分相当于A重油.可作锅炉、发电机等燃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析分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3种含氯除草剂,建立并优化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条件,考察了萃取剂种类、盐析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及试样pH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对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滴丁酯的质量浓度在0.1~100.0mg/L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29%、79.16%和70.2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该方法操作简便、绿色环保,适合于水中含氯除草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实验研究。系统内COD降解,TN与TP去除主要在活性污泥段完成,而NH4+-N去除基本在生物接触氧化区完成。从中沉池出水硝态氮影响因素分析可知,选用较高的有机负荷有利于实现系统内分相培养。泥龄对实现系统内微生物异养菌和自养菌的分相培养具有关键影响。当泥龄10 d,可实现系统内异养菌与自养菌的分相培养。  相似文献   
4.
针对银川东换流站现有的中开关连锁逻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2 种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闭锁中开关重合闸方式简单可靠,但是无法克服线路侧边开关偷跳问题,而采用母线侧边断路器分相位置开入方式即可解决银川东换流站中开关连锁逻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水中三种取代苯的盐析分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异丁醇萃取剂加入量为300μL、(NH_4)_2SO_4加入量为14 g、流动相V(甲醇):V(水)为80:20、检测波长为220 nm时,邻氯苯酚、氯苯、乙苯的工作曲线均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7,0.2,9.0μg/L,加标回收率为71.66%~92.96%,相对标准偏差为1.17%~5.17%。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于2019年7月率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垃圾分类的痛点问题。在小区垃圾分类站,采用食物垃圾粉碎处理器对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相处理是实现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的试点措施。为了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模式下垃圾源头减量处理前后的碳排放情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简称IPCC指南(2006)),并通过生命周期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3个试点小区(2365户)进行传统混收混运处理和湿垃圾源头减量2种处理模式下为期1年的对比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混收混运处理模式相比,湿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处理1 t原生垃圾可多发电7.8 kWh,减少固体清运量0.3 t,减少净碳排放量(CO_2)1.57×10~(-2) t。以上海市垃圾产量2.1×10~4 t·d~(-1)计,该模式可多发电1.64×10~5 kWh·d~(-1),减少固体清运量6 300 t,减少净碳排放量330.5 t CO_2。基于固液分相的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模式,对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链条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垃圾分类与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用氟化钾水溶液从制药废液中回收异丙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精馏与加盐分相技术回收异丙醇。测定了异丙醇-水-氟化钾体系在恒温(40℃)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并用Pitzer理论和Wilson方程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采用氟化钾水溶液回收异丙醇,当60.0%氟化钾浓溶液与50%异丙醇-50%水的物料的质量比为2.0时,有机相中异丙醇的纯度可达95.62%(质量百分数),水相中氟化钾稀溶液经蒸发回收后循环使用不影响分离性能。采用以上技术从制药废液中回收异丙醇,每年可获经济效益342万元。  相似文献   
8.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条件下,对连续流A2/O-MBNR联合工艺脱氮除磷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中进水水质稳定,进水流量为1L/h,污泥回流比为80%,内回流比200%,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泥龄为5 d,考察不同进水负荷对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不同的负荷下,均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负荷对TP的去除率有所影响,对COD,TN,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加,分相培养效果越好,但变化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存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泥龄、硝酸盐等问题,制约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以CASS工艺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立膜法硝化池,使自养菌和异养菌分开培养,解决了微生物混合生长所带来的问题,同时BICT工艺中间歇反应器与连续流反应器的特殊组合方式使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各池间转移,可增加系统充水比和提高容积利用率.保证BICT工艺具有良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利用BICT工艺对CASS工艺进行工程升级改造,比利用物化法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所需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在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时,可以优先考虑BICT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实验研究。系统内COD降解,TN与TP去除主要在活性污泥段完成,而NH4+-N去除基本在生物接触氧化区完成。从中沉池出水硝态氮影响因素分析可知,选用较高的有机负荷有利于实现系统内分相培养。泥龄对实现系统内微生物异养菌和自养菌的分相培养具有关键影响。当泥龄〈10 d,可实现系统内异养菌与自养菌的分相培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