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多达10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肆虐中国台湾省,造成约500人丧生,7000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2.
今年入秋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 偏高,出现了暖秋现象。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1986年以来连续1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持续偏高后的又一个暖冬的即将来临?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工作者们也正在为尽快得出结论而紧张地工作着。 其实,暖冬与冷冬是个气候概念。是与气候平均情况比较而言的。一般冬季(12月~次年2月)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就称为“暖冬”。暖冬并不意味着整个冬季都很暖和,冷暖交替是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暖冬季节里也常常出现冷暖交替的现象,但是以暖占优势,即暖的时间要比冷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4,(2):6-6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4年2月2日气候变化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大尺度起伏振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厄尔尼诺现象又会引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尽管预测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的重要,但传统厄尔尼诺现象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西太平洋水域已发现“厄尔尼 诺”征兆,“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在今年再次再现吗? 让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近年的有关预测。 2001 年5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在近期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他们的监测,东太平洋冷水区变暖的趋势远没有1997至1998年那么明显,而且这种趋势目前正在逐步减弱。因此,还不具备“厄尔尼诺”产生的条件。 2001年5月25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发表观测报告,称设置在赤道太平洋上的观测浮标观测到海流变化,预示12月份有可能发生2…  相似文献   
5.
"圣子"和"圣女" 在南美西岸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家附近海域,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温度升高,当地居民把这种海水温度的季节性升高现象叫厄尔尼诺(Elnino)。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意为"圣子"。说到厄尔尼诺就不得不说说拉尼娜(Lanina)。拉尼娜也是西班牙语的译音,意为"圣女",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6.
据科学家新闻网报道,因气候变化,可造成成千上万人伤亡的极端厄尔尼诺现象本世纪出现的频次可能将增加1倍。这一发现为全球变暖将导致更极端的天气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8.
2010年,地球各种灾难不断。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频发肆虐,至少夺去将近26万条生命,超过了过去40年来因遭遇恐怖袭击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自1976年以来遇难者最多的一年。美国联邦救难总署署长傅格特惊呼:灾难"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一波地袭来,‘百年一遇’一词在2010年失去意义。"美国媒体把2010年称之为"地球反扑年"。  相似文献   
9.
厄尔尼现象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恶化 最近10年来,世界热带气旋活动频繁,飓风和台风横行肆虐,与公元1000年前后的情况十分相似.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地球正处于千年来的又一个热带气旋高发期,与千年一遇的飓风活动高峰有关: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海洋表层水温上升致使热带气旋活动增加.据统计.大西洋一年的飓风通常为8次左右,而2005年却出现15次之多.人们至今对飓风"卡特里娜"记忆犹新.它于2005年8月29日登陆新奥尔良,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不仅造成伤亡人数和破坏情况惨重,而且还迫使大批居民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