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849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607篇
综合类   1478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随着渤海湾客滚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每天乘客滚船来往于烟台至大连间的车辆、旅客平均高达l500多辆和1万多人,一些车辆夹带危险品和不如实申报货物品种等问题,给渤海湾客滚船舶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渤海湾也曾多次发生客滚船在运营中发生危险品起火的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提高科学监测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国际     
《环境》2007,(5):15
古巴造出首艘太阳能渔船,气候变化成全球最热问题,空中客车公司开发出降噪新技术,中国大熊猫在美每年消费支出惊人,去年奥地利专利发明中环保技术近半。  相似文献   
3.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1):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噪声传播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8,(2):48-49
1月16日,知名导演江小鱼在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绿色电影运动启动仪式暨电影周开幕电影《因水之名》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水之名》是绿色电影运动的开篇之作。影片以本次电影周的主题“水”为贯穿,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常规,将具有对话性的几种跨类型影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病毒在自然界主要的分布场所,也是病毒传播的一种媒介.对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与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病毒在土壤中吸附与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均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并能以土壤为介质进行传播,进而导致人体暴露;土壤微生物、含水量、土壤类型及温度是影响病毒在土壤中吸附与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的存在、含水量的降低以及温度的升高可能阻碍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黏粒含量及pH较高的土壤中病毒的吸附量与存活率较高,而金属氧化物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病毒的吸附量与存活率较低.基于上述分析,对病毒在土壤中存活与传播的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系统开展我国土壤病毒的调查研究,加强病毒在土壤中存活、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等.研究显示,土壤在病毒的环境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病毒经土壤传播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8日-20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团对国家二噁英监测华东分中心所在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现场调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李国刚向专家组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及总体规划,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宋跃进向专家组汇报了该站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