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5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7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云南马关县泥石流死亡9人,2人失踪2008年8月11日,位于云南东部的马关县都龙镇因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9人死亡,2人失踪。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泥石流灾害,灾损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是灾区产业重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灾损土地禀赋、灾害特征、土地需求,采取多因素耦合和关键因子限制分析法,探讨灾害胁迫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与生态修复之间的互馈作用,结果表明:(1)流域新增土地供给源主要为泥石流灾损土地,土地资源化利用受灾害、聚落和产业结构控制;(2)灾损土地根据成因划分为沟口堆积型、沟道冲淤型以及岸坡侵蚀型,三者的肥力、安全性及交通条件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基于“因灾分区、耕地优先、产业共建、美居造景”的原则,建立了灾损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并选取杨家沟进行验证,沟域灾损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林地、产业林地及优质耕地,分别占比28.5%、56.3%、15.2%,生态修复措施主要为提高土地安全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和增强水保功能。该研究建立的震区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模式可有力协调人地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和提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甚为密切,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类改造利用的对象。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扩大,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东川是我国铜矿主产地,又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特殊地质──地貌背景和近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加剧,使这一区域土地沙石化进程在加速,环境质量在下降。本文通过多年实际调查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分析了东川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欧洲西北部的气候在过去的50年中经历了许多极端事件,风暴,雪暴以及导致洪水和侵蚀的暴雨等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夏天的气候表现出与地中海地区相似的气候波动,温暖时段,“双倍”强度的暴雨,洪水和山区的滑坡,这些极端气候事件与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否关联以及如何关联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由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和合理的,为了阐明极端侵蚀事件和自然风险与气候之间的联系,以及为了山区和海岸地带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利益而采取安全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连续的观测和分析是重要的,加深我们对局部极端天气事件与地区气候趋势之间联系(比如重建过去气温升高时期事件的频率)的认识也是必要的,本文对气候变化时期可能增加的两类侵蚀过程和自然风险进行了讨论,(1)春季由融雪触发的洪水和泥流;(2)夏秋委节由暴雨触发的洪水和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输沙对小江中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游勇  程尊兰 《灾害学》2003,18(2):7-11
对小江中下游近90km河床及两岸泥石流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泥石流输沙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泥石流高强度的输沙造成小江河床特殊的平面和剖面特征;泥石流堵塞小江河道,对纵比降有再造作用;泥沙使小江河床以年均20cm~50cm速度抬升。  相似文献   
6.
陕西户-洋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建榕 《灾害学》2003,18(3):39-45
对陕西户(县)-洋(县)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考察研究;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未来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预测。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栓梏,本把其缩小在矿区地域进行剖析,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寻求有效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8.
以西宁市东川北侧北山寺—中庄间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流域面积、沟谷长度等11项因素为背景参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沟进行判别与危险程度评价.其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监测和整治泥石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人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等级的定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的调查分析,选择15个因素(含5个主控因素)作为其严重程度的评价因子,确定了四值逻辑(严、中、轻、否)评判的定量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分层定量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对该煤田65条泥石流沟的严重等级进行综合判别,准确性达93.1%,它为保护该地煤田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