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1.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污水处理的实地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模拟发现,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中N、P的净化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指数规律下降,初期净化效果与污水中N、P的含量为正相关关系。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生态系统和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生态系统对N、P的去除量大于纯沼泽水,毛果苔背系统又高于乌拉 苔草,表明植物各类和重量、泥炭土厚度等都影响净化效率。通过统计显示,毛果苔草生态系统不同组分对N的净化能力大小的排列次序为:茎叶>泥炭>根系>枯落物;对P的净化能力排列次序为:根系>泥炭>茎叶>枯落物。按单位质量组分对P的去除量由小到大对比,泥炭:茎叶:枯落物:根第为1.00:1.81:2.95:3.84;而对N的净化效果由小到大对比,泥炭:枯落物:根系:茎叶为1.00:1.62:2.00:5.11。毛果苔果地上部分单位干重对N的吸附量是地下部分的大约2.6倍,表现出N具有从根系向茎叶传递积累的特性;相反,毛果苔草地下部分单位干重对P的吸量是地上部分的大约2.1倍,显示P主要积累于毛苔草的根系中。  相似文献   
3.
浅谈“生态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生态流量的概念和作用,提出了在电站调控时必须保证下游的生态流量,以保证下游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初步建立了以环境监测实验室为基本单元的环境监测网,形成了具有较强监测能力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以环境监测实验室为对象,从实验室向环境中投放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为入手点,阐明了物质投放引起危害的类别,解析了实验室向环境中投放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的危害,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微型藻类在海水环境自净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小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rvum),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ota)和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在模拟生态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细菌死亡率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细胞抽提物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小定鞭金藻和标志星杆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以及细菌总数具有加速死亡和协同抗菌作用,小定鞭金藻及标志星杆藻的抽提物能在很低浓度下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标志星杆藻比小定鞭金藻抗菌活力低,但抗菌范围较广,窄隙角毛藻在对生活污水细菌死亡率的影响上或其抽提物对于试验菌株的拮抗性上均无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承载力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介绍水环境承载力的作用类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发生基础、内在原因和制约机制,对深刻认识水环境承载力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自净的内涵生态学中的自净作用,是指自然界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等过程,将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及稀释,消除其影响,恢复原来的状态。大自然的这种自净能力是很强的,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自身也进行自净,这种自净是生存力,也是自然力。人类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