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最小化灾后配电网损失量,准确描述完整维修队工作时间(分为路途时间与具体维修时间),依据台风路径对维修队所需路途时间进行分类,并利用期望概率描述具体维修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2阶段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采用CCG算法分析国内某地区配电网算例发现:考虑维修时间不确定性可以有效减少配电网损失量。  相似文献   
2.
当今,电力企业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不仅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电力支持.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配电网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供电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也是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人们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配电网的供电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风电接入的配电网后,原有的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和灵敏度发生变化,引起保护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的自适应保护设计,并通过计算仿真验证了设计原理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设计实时地反映了风电场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使保护整定值自适应,保证了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盐池地区配电网线路长,分支多,运行条件恶劣,故障多发,监控手段薄弱,查找困难等问题,采用 TAS 配网运行监控系统,实现了配电网故障判断、故障隔离、故障报警、运行监控、异常运行情况告警、远程设定保护定值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排除故障,缩短故障排查处理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减少了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负荷的接入率越来越高,配电网的网络架构和功能趋于复杂,在电网运行中带来不少问题。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形势下,对宁夏宁东地区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负荷的接入以及宁东基地用户侧的用电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主动配电网建设的思路及初步治理措施,对宁东地区“十四五”电网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银川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分析了银川配电网历史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借助专业软件,对银川地区“十二五”期间配电网负荷、电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银川地区电力负荷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峰谷差逐年增加,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的特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 10 kV 配电网线路长、分支多,线路各保护之间以及与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配合困难等问题,基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农村配电网开关跳闸选择性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智能开关的来电延时合闸、电流保护、分界相间和自动重合闸功能,提高开关跳闸选择性的新方法,解决了开关保护难以配合的问题。结果表明:新方法不但可准确判断故障点,而且有效提高了农村 10 kV 配电网开关跳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配电自动化主站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基于“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原则,采用对主站系统的安全分区和在系统边界部署安全防护等措施,对宁东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二次安全防护方案有效保证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一种新的前推回代潮流算法分析配电网各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并通过对 IEEE33 系统的计算,分析 PQ、PV 型 DG 以不同方式并网对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算法可实现配电系统负荷按相同比例增长,正确判断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增长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线损率控制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能够使其损率得到有效控制.针对目前配电网线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