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船舶制造业和水运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船舶运输成为国内外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是沿海经济的支柱和国家发展的标志。然而大规模的船舶运输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船舶溢油事故成为影响海洋健康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持海洋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船舶溢油事故进行预控。根据京唐港多年溢油事故的数据和经验,确定溢油事故模拟情景,进而评价码头前沿及航道入港口处的溢油事故,可供类似相关行业风险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模拟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清洗技术,以处理后底泥中的残油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影响含油污泥清洗效率的参数。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清洗时间、气体流量、pH值、液固比的取值范围;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单独变量作用及交互作用对含油污泥残油率的影响。选择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模拟可知,仅有气体流量因素和气体流量与液固比的交互项对含油污泥残油率影响不显著;模型优化结果显示,氧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清洗时间为42 min,气体流量为0.92 L/min、pH值为9、液固比为6∶1,模型预测底泥残油率为1.00%,实验验证结果的平均值是1.04%,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3.54%,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王东海  贾道昌 《环境化学》1999,18(4):294-301
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包气带中残残油在河流中刷及积水浸泡条件下残油和释放过程,讨论了温度对释放的影响,建立释放模型,并得到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  相似文献   
4.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状土柱样,在室内进行了模拟淄河滩地存在不同厚度表流时的残油淋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油污土层可淋出水量24.566104m3、油量1185.1kg; 水层厚度对渗出水的油浓度影响不大,渗出油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渗出水的数量;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方式对残油释放量的影响不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5.
陈化处理对棉花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文亮  荆延德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853-3861
为探讨陈化处理对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冻融和干湿方法分别对不同热解温度(350、500和650℃)下制备的棉花秸秆生物炭进行陈化处理,对比分析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陈化时间是影响生物炭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陈化处理可以加速生物炭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增加生物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进而降低生物炭的pH值.生物炭经过陈化处理后,其C含量减少,O含量增加,这也归因于生物炭的氧化反应.陈化处理可以增加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且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孔隙结构主要以介孔为主.陈化处理还可以破坏生物炭表面较完整的形状,降低生物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含六价铬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快速搅拌后,高温陈化,洗涤、烘干制得磁性固体颗粒;配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溶液,将磁性固体颗粒放入配制的絮凝剂溶液中,高速搅拌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使磁性固体颗粒快速沉淀,将沉淀物烘干后得到改性磁性颗粒;将改性磁性颗粒加入到含六价  相似文献   
7.
降雨淋滤条件下淄河滩陈化残油释放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壮土桩样,在室内进行了旨在模拟大气降水作用时的残油释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油污土层多年平均可淋出油量1449.26mg/m^2,油污土层的存在不仅使大量的地下水遭到石油物质污染,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包气带中残油动态释放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下水油类浓度、水位、降雨量及色质联机分析,确定了包气带中残油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之一,利用动态释放试验。模拟了河滩包气油污土层中残油动态释放过程,探讨了不同水深及间歇进地油类释放的影响并确定残油的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东海  贾道昌 《环境化学》1998,17(6):558-563
本文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河道中河流冲刷,积水浸泡及多次冲刷条件下,包气带土层残油放过程,分析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残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的慢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平所需时间影响不大,振荡时残油释放速率为2.61mg油类.g^-1±.d^-1,淋洗率为1.83%,无振荡释放速率仅为0.35mg油类.g^-±.d^-1;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离子强度〉0.  相似文献   
10.
低残油土壤中高效降油菌的筛选分离及其营养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有效地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以低残油土壤为菌源,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反复驯化筛选后得到降解石油的高效菌,初步鉴定其为动胶菌属(Zoogloeasp.)。并对该菌种的营养平衡条件进行了初探。试验筛选出优势氮源为NH4NO3,氮磷比应控制在4∶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