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49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485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钢铁企业安全投资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钢铁企业安全投资的评价体系,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可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某钢铁企业安全投资现状分数为83.9分,等级为较好,需着重加强安全培训、劳保品、工业卫生等人因素方面的投资;在环境方面的投资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和三级子系统,内容涉及养老保险人数、机构设置、基金管理和代际平衡四个子目标。应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990-2001年养老保险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本文认为基金管理,行政管理和代际失衡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太湖北部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恬  王延华  叶春  陈西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5):2196-2203
近几十年来重金属的沉积记录、来源及污染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探明太湖北部小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Mn、Cr、Zn、Cu、As、Pb、Ni和Co)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污染源,富集因子法表征重金属富集特征,通过熵权模糊模型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重金属含量均较高,高低依次为Mn > Cr > Zn > Cu > As > Pb > Ni > Co.其中Mn含量最高,为380.06~767.69μg/g.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为交通排放、农业污染和煤炭燃烧.As的富集指数最大(2.89~15.61).其中77.59%的沉积层属于显著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u(0.483)和As(0.352)的权重值最大,是沉积物中的首要污染物,且65.52%的沉积层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或专家判定法相结合,对我国燃煤电厂非常规污染物大气汞控制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估,以筛选出最佳控制技术.建立了环境、经济和技术为一级指标的三层指标体系,共22个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洗选煤+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七项技术及技术组合并对其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强调环境因素的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得分最高(0.797 0),为最佳控制技术.而专家判定法与强调经济因素的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结果一致,洗选煤+烟气净化协同脱除技术最具经济优势,是专家认可的最佳可用技术(BAT)和最佳环境实践(BEP).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可采用洗选煤+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对燃煤电厂的大气汞污染进行控制,但为达到发达国家的严格排放标准,必须采用超低排放协同脱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地面环境试验研究气动热引起的瞬态高温环境对飞行器结构的影响。方法设计基于石英灯和离心机的瞬态高温-加速度复合试验系统,研究温度和加速度同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无制冷装置环境下瞬态高温控制的难点,提出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策略。结果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设计的模糊PI控制器相比传统的PI控制器能够有效提高温度控制的动态性能与精确性。结论将基于模糊PI控制的瞬态加热控制策略应用于瞬态高温控制是可行、有效的,能为地面气动热模拟环境试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S-T模型,运用集对分析理论(set pair analysis)构建基本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并参考毒性当量因子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三角模糊数(triangular fuzzy number)对差异度系数进行改进,基于加拿大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进行生态风险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到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素并做模糊处理,对差异度系数进行改进体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等级标准的模糊性,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分级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法为算法基础,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初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方便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选用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应用该方法评价和分析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rograms aim to monitor pollutants and their probable adverse effects at various locations over concerned area. Either sensitivity of receptors/location or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s used for prioritizing the monitoring locations. The exposure-based approach prioritizes the monitoring locations based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or location sensitivity. The hazard-based approach prioritizes the monitoring locations using intensity (concentr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at various locations. Exposure and hazard-based approaches focus on frequency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hazard (consequence of damage), respectively. Adverse effects should be measured only if receptors are exposed to these air pollutants.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monitoring location prioritization do not consider both factors (hazard and exposure) at a time. Towards this, a risk-based approach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both factors: exposure frequency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exposure) and potential hazard (consequ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technique in risk comput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loc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common air pollutants like CO, NOx, PM10 and SOx are used as hazard parameters. Fuzzy evaluation matrices for hazard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area. Similarly, fuzzy evaluation matrices for exposure parameters: population density, location and population sensitivity are also developed. Subsequently, fuzzy risk is determined at these locations using fuzzy compositional rules. Finally, these locations are prioritized based on defuzzified risk (crisp value of risk, defined as risk score) and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monitoring locations are identified (out of 35 potential locations). These locations differ from the existing monitoring lo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