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风险定义对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风险定义发展历程,结合哲学本体论视角,通过风险概念连续统一体来摆脱本体论风险观中二元困境,同时借助时间角度关联认识风险定义,从而更好论述和理解风险定义在本体论中的地位。提出识别风险定义本身和风险描述的差异在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应急决策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应急决策主要依赖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种方法比较全面、规范,但缺乏灵活性.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本体论的概念,将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相关的知识整合为领域本体,并借助语义检索技术,实现应急决策相关知识的查询和推理.最后利用Java Web相关技术,开发了一个应急决策知识模型的原型系统.该系统摆脱了应急预案等静态文本的固定格式,更强调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比传统的应急预案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主要是在继承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熹对二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本体论的角度就朱熹对二程“天理论”、“理一分殊”及“性即理”等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本体论"和"现代存在论"的关系问题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如何解决应急预案的结构化存储和应用问题,在基于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引入静态和动态元模型方法,建立应急预案模型.首先,分析了当前主要应急预案知识表示方法,指出在处理多组织协同、应急过程受条件约束等问题,需要区分静态和动态模型,降低建模复杂度.基于本体论,将应急预案分解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各部分采用为多视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构建应急预案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以加氢裂化装置的灭火预案为例,进行了建模.该方法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对应急预案中事件、过程、动作等要素之间复杂逻辑约束关系的建模问题.应用该建模方法,有助于对应急预案的结构化管理,便于通过计算机实现预案的模拟演练.  相似文献   
6.
地理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哲学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框架,现代地理科学研究要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并积极吸收哲学的研究成果。近现代科技革命对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地理科学的研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地理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地理科学研究对象在本体论前提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地理科学研究应该从多个视角分析和观察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是逐物之哲学,其理论基础,源于数学与自然科学,故西方哲学史上有关键意义的大哲学家,多同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他们得力地推动了西方哲学向前发展。因而从数理之内贯轴线上去看西方哲学之总体特征及形而上学与本体论(ontology),则可确切地把握其要义。笛卡尔—莱布尼茨—沃尔夫,以几何学—微积分等数理观念开创了西方理性哲学的新时代。数学对哲学的影响,从未如此深刻与普遍,那奥秘抽象的本体论术语,则由沃尔夫创设出来。若离开那个时代的纯数观念与微积分等方法,是无法确切地把握形而上学中关于本体论之分类观念的。同时,这种本体论与相应的逻辑范畴协合成一体,它完全区别于中土之穷玄探源理论。中国学人泛用西方本体论,多是粘连了中国"体用论"中之"体"(本体)的大义而行混淆之术,颇有自欺欺人之疑。康德先验论是西方科学的基础,它既来源于经验,又独立于经验。故它只研究认识能力中之必然性与普遍性。对这种繁奥之数理问题,与其用陈套俗语去平滑地言说一通,不如用数理观念去呈现其要义。后者,是一种既属感性(直观)而又属理性之体验,比单调之概念认识要深一层。  相似文献   
8.
发现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或思维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环境秩序想要把自然与社会彻底隔开,彻底清除垃圾,但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垃圾,引致了生态灾难。真正的环境主义,需要破除现代性的自然/社会二元本体论,不是去爱一个与人类无涉的平衡、和谐、完美的自然,而是去爱这些拒绝消失并围绕着我们的垃圾、粪便、废弃物,通过重新发现它们的用处和美感,让它们重新被社会接纳——循环利用,也被自然接纳——无害排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