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口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交换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切变锋是河口湾锋系中最为常见和最易观察到的锋面类型。本文对长江口的切变锋进行现场观察和滩,槽同步水文资料分析,简述了长江口切变锋发生的部分和基本特性,提出了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呈现螺旋形交换形式等论点。  相似文献   
2.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附近的大凌河干流上,是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将产生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库坝区的地质背景出发,对水库渗漏、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淹没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稳定性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澳门邻近水域县沙信息定量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中实  程声通 《环境科学》1998,19(6):73-75,78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是空间信息定位和定量研究的强有力技术与方法。3S技术在其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研究中各有特点,本文综合各技术优势对澳门邻近水域县泥沙进行了定位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澳门邻近水域的悬浮泥沙有明显的一个高浓度带和一个低浓度带,悬浮泥沙高浓度带分布在澳门地区的东南水域。悬浮泥沙的这一分布特点将对位于澳门半岛东南的澳门外港泥沙淤积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对澳门外港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珠江澳门河口悬浮细颗粒泥沙的界面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体界面化学研究手段,着重研究水体悬浮细颗粒泥沙ξ电位和pH值、盐度、污水排放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微量有机物的加入可以改变细颗粒泥沙的ξ电位,水体CODMn大于5mg/l时,使得细颗粒泥沙稳定而不易沉降。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最佳反冲洗周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解吸分为平衡解吸和完全解吸两种类型,对水环境中含油泥沙上油分子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解吸平衡时的吸附等温线及平衡解吸量随清水解吸液用量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对含油泥沙发生完全解吸时的最大解吸量和极限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它们随泥沙粒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 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 尤其近50 余年来, 采用围垦-促 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 圈围滩涂1.01×105hm2, 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 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 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 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 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 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 促淤拦沙圈围方法, 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 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 形快速恢复, 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 保证了50 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 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排放管稀释扩散规律及泥沙冲淤规律的研究,利用少运动相似理论,通过模型试验,从环境泥沙积在上管喷口上的最不利条件出发,分析喷口对泥沙的冲液规律,提出喷口冲淤临界速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适宜的上升管高度及喷口射流角度。  相似文献   
9.
试论江河泥沙灾的生态环境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描述了江河泥沙灾害的过程,特征及成因,认为江河泥沙灾害尾于非突发性的灾害,亦即生态环境这害。它具有孕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江河泥潲灾害不同于传统灾害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5):0-0
 在CaCl2和MgCl2浓度为0~1.0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加快,其絮凝所需的最佳电解质浓度降低;CaCl2和MgCl2的絮凝能力无明显差异,有机质含量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在相同盐度下,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随电解质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