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中国沙尘暴月际时空特征及沙尘的远程传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40年(1961~2000年)中国沙尘暴月际时空分布特征表明,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从近40年沙尘暴月平均发生频率看,12~3月份,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随时间推移,沙尘暴中心向北移动;4~6月份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大陆尤其是青藏高原沙尘暴的月际时空特征表明,它同高空西风急流的位置密切相关,沙尘暴中心从冬到春随西风急流的摆动而由南向北移动,500hPa西风急流是沙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全球升温及其幅度的区域差异,必然引起降水在区域分布的变化.文章利用160站点的夏季降水资料,分别计算出各个站点1951-2002年的变化斜率,以展示我国各地在这半个世纪中的降水总趋势变化的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存在着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31°N以北区域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31°N以南地区降水量以增加为主.40°N以北地区的降水变化幅度相对要小得多.区域上,中国西北和东南存在一个降水增多的趋势.中国降水的区域变化,在季风区受季风强弱变化影响;在非季风区,受西风强弱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溪 《环境教育》2014,(6):82-83
正摇摆西风带2012-1-24布宜诺斯艾利斯至乌斯怀亚经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天的考察和休整,我们于第二天的清晨搭乘阿根廷国内航班飞往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飞机不大,飞行高度也很低,让我们能够全程俯瞰阿根廷的地貌。经过4小时的飞行,我们已经看到了准备降落的机场。可飞机迟迟不落地,甚至快飞过了机场。正在这时,机长一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 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 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 和Cr 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高原总体具 有较好的相似性,可能表明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干旱;伊犁黄土除 Sr、Zn、Co 和Ni 元素含量分布变化比黄土高原稍大外,其他微量元素变化均比黄土高原小 的多,可能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地区环境变化幅度总体较黄土高原小的多。此外,研究 结果还表明,伊犁黄土Zr 元素主要赋存在粒径>20 μm 的粗颗粒中,暗示着黄土中锆石组分 主要赋存于这种粗颗粒组分中;该剖面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迁移性由强至弱依次 为Zr > Y > Sr > Cr > V > Ga > Rb > Ni > Cu > Ba > Th > Zn > Co > 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富 集率均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可能指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沉积环境较为干旱且波动变化 较小。  相似文献   
5.
1951-2002年中国降水变化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位于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区,其环境具有空间上的复杂性、时间上的易变性;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和承受力具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当前中国面临一系列由全球升温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突变时间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中国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现象,这种带状分布的位置和状态,主要受夏季东亚季风与西风复合走向所决定的雨带位置变化是季风强度在不同年份的差异而引起的,其中夏季风的强弱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溪 《环境教育》2014,(12):82-83
正让冰芯说话2012年2月2日返途随着在长城站的最后一次登陆,在南极群岛区域的考察结束了,奥特琉斯号开始返航。返航的路上,我充分体会到了一件事:适应风浪这项本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那天,西风漂流的风浪呼啸着向我们袭来,一个个巨浪盖过了奥特琉斯号的最高层舰桥,当时的场面一定出奇的壮观。但遗憾的是,这些景象我都是返程后看了其他团员拍摄的视频才知道的。因为当时的我晕  相似文献   
7.
赵溪 《环境教育》2014,(7):78-79
正初次见到企鹅2012-1-27德雷克海峡经过一天两夜的"海上摇滚"之旅,大部分的老师和同学已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在1月27日的早晨,风浪渐渐平息,明媚的阳光将大海染成碧蓝色,几只白色海鸟围绕着奥特琉斯号飞翔,大海恢复了往日那种包容而又平静的样子。这预示着我们平安地通过了西风漂流,即将抵达南极半岛。站在船头,我已经能感受到气温在急剧下降,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夏季,乌斯怀亚是秋季,而现在却有了初冬的寒意。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的区域显著性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13 年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相关大气环流及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时空规律,揭示了其区域气候变化显著性的成因.研究表明:近53 a 来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呈显著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达0.48 ℃/10 a,增幅明显高于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滞后于变暖,柴达木盆地气候趋于明显变湿,其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多趋势,达到95%以上信度的显著性水平;气候暖湿化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变暖显著的区域气候变湿相对不甚明显,反之亦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太阳辐射减小、高原季风趋于强劲、西风环流略弱和盆地植被覆盖恢复并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变化特征,是造成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具有上述区域特征的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