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言牧局的工程师何 萍说起漫山遍野的紫茎泽兰,真是又愤怒又无奈。这种草给当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酿成的绿色灾难,甚至比洪涝旱灾更可怕。 11年前凉山州首次发现紫茎泽兰。何萍回忆:“一夜之间,这种有毒的野草忽然冒了出来,顺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在山坡上、屋顶上、水沟旁、草场边、农田里……现在它们已经无所不在了。” 面对这个来自遥远的东南亚、经云南进入四川凉山地区的陌生野革,开始人们并没理会,它厚厚绒绒的绿叶,开着像蒲公英一样的小花,长得飞快。绿色嘛,多一种植物岂不更好?可是人们没想到,…  相似文献   
2.
硒与紫茎泽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学、矿物学观点出发,阐明了西昌地区富硒的原因,指出:紫茎泽兰是新发现的一种含硒植物,提出了开发硒资源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快速杀灭新技术进行研究。利用植物对某些营养元素的敏感性特点,研制出紫茎泽兰专用生长抑制剂。采用喷洒紫茎泽兰生长抑制剂的方式,达到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直至杀灭的目的,以及采用在原地种植替代植物的方式防止土地再次被紫茎泽兰侵占。  相似文献   
4.
紫茎泽兰作为世界性的有害入侵植物,因其适应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内含有有害物质而对农林牧业乃至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其有效防控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炭是有机物质在低氧或缺氧条件下热解碳化而形成的富碳固体物质,因其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价值而被广泛用于农业土壤改良与环境修复等领域。将紫茎泽兰热解制备生物炭,既降低了生物炭生产成本,还实现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目前将紫茎泽兰作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虽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报道相对较少,且研究较分散、结论不一。因此,有必要对紫茎泽兰的利用现状和制备生物炭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本文结合目前紫茎泽兰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紫茎泽兰制备生物炭的应用研究价值,综述了其在环境污染修复、农业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林下和撂荒地生境有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el))幼苗的生长特征、生长速率、生物量和种内竞争的形态反应。结果表明:(1)2类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植株幼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根长和叶片数明显高于在竞争条件下对应指标值;(2)同类生境中,在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显著比在竞争条件下的高;(3)不同生境中,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值,在无竞争条件下,林下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长速率比撂荒地生境的高,而在竞争条件下反之;(4)林下和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植株竞争强度差异不显著,但在林下生境其地上部分的竞争强度显著大于其在撂荒地生境的值,而根的竞争强度相反。可见,紫茎泽兰幼苗在种群建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形态反应,这可能是其能成功入侵不同生境的一种重要生理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6.
记住这份黑名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思明 《环境》2003,(5):11-11
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包括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等16种动植物。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相似文献   
7.
黑麦草与入侵杂草紫茎泽兰苗期的相对竞争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研究利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替代种植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再入侵或新入侵丢荒地,采取复合deWit取代试验设计方法用盆栽植物研究了黑麦草和紫茎泽兰在苗期的相对竞争力,观察在若干密度梯度每密度下不同比例条件下两种植物的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以及竞争攻击力等参数,并比较其表型特征在不同竞争格局下的异同.黑麦草与紫茎泽兰在所有密度及其比例下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近似于1.0,说明这两种植物面临着对相同资源的直接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所有密度及其比例下,紫茎泽兰混种时的生物量均显著小于单种时的生物量(即相对产量RY小于1.0);而黑麦草的相对产量(RY)变化则恰恰相反.黑麦草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并不受混种竞争的显著影响(与单种无显著差异),分蘖数反而高于单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性;而紫茎泽兰在混种竞争下的株高、分株数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种(无竞争),表现出较弱的竞争性.对利用黑麦草替代种植治理紫茎泽兰在机械防治后再入侵以及对丢荒地新入侵问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昆明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5年雨季前后的6月至9月,共布设144个样方,采样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对云南昆明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种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地表腐叶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后土壤动物类群总数显著减少,其中针叶林减少41.3%,阔叶林减少29.0%,草地减少36.7%;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总数下降,其中针叶林减少63.5%,阔叶林减少20.4%,草地减少43.2%。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6月至8月,在没有紫茎泽兰入侵情况下,针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逐步升高;紫茎泽兰入侵后,由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是我国紫茎泽兰入侵最早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紫茎泽兰已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2008年该省16个州市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发生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为今后紫茎泽兰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萝卜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法比较研究了几种菊科入侵种和非入侵种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入侵种和非入侵种都具有化感作用,且入侵种在高浓度下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不一定都大于非入侵种。在0.2 g.mL-1浓度时,艾蒿和黄鹌菜的综合化感作用强度分别是小飞蓬的2.5和3.1倍;而紫茎泽兰和银胶菊则是小飞蓬的3.8和3.5倍。而不同植物浸提液对萝卜的不同检测指标影响不同。其中,紫茎泽兰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银胶菊和除0.025 g.mL-1外的黄鹌菜各浸提液都使萝卜种子萌发受较强的抑制,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对幼苗生长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规律。小飞蓬和苦荬菜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为抑制作用,但对其苗高和鲜质量为促进作用。除0.025 g.mL-1外,艾蒿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有较强的抵制,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则呈"低促高抑"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