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用燃煤源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实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海婷婷  陈颖军  王艳  田崇国  林田 《环境科学》2013,34(7):2533-2538
民用燃煤是我国目前关注较多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排放源.根据我国民用燃煤所涉及的煤种、燃烧方式和炉灶类型,利用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对5种不同成熟度的煤种,分别以散块煤和蜂窝煤形式在3种炉灶类型中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初步获取了我国民用燃煤烟气中PAHs排放因子(EFPAHs)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烟煤的EFPAHs在块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1.1~3.9 mg.kg-1,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2.5~21.1 mg.kg-1,无烟煤的EFPAHs在块煤与蜂窝煤燃烧方式下分别为0.2 mg.kg-1与0.6 mg.kg-1.在民用燃煤的EFPAHs的各种影响因素中,煤的地质成熟度起主导作用,不同成熟度煤种的EFPAHs差异幅度高达1~2个数量级.其次是燃烧形态(块煤/蜂窝煤),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成熟度的煤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排放的PAHs比块煤高2~6倍.炉灶类型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淡水底栖动物颤蚓(淡水单孔蚓)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HCB)对淡水单孔蚓14 d和28 d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CB对颤蚓致死效应较低,当HCB浓度为190 mg· kg-,连续暴露28 d时,致死率低于8%.但HCB对颤蚓具有较强的慢性毒性效应,当HCB浓度为190 mg·kg-1,连续暴露28 d时,身体自断率高达90%,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颤蚓自断率明显增高.HCB对颤蚓自断14 d和28 d的EC50分别为>190 mg·kg-1和97.1 mg· kg-1.HCB对颤蚓行为(运动和挖掘)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随着HCB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颤蚓运动强度减弱,并伴随摄食量减少与体重减轻现象.  相似文献   
3.
金属氧化物降解六氯苯的活性比较及催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铝(α-Al_2O_3、γ-Al_2O_3)、氧化钙(CaO)、过渡金属氧化物(Mn O_2、α-Fe_2O_3、γ-Fe_2O_3、Ni_2O_3、CuO)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种类、添加比例等因素对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降解效果和产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效果随催化剂添加比例的提高显著增加.在反应温度为350℃,反应时间1 h,金属氧化物添加比例为100∶1的条件下,碱土金属氧化物CaO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α-Fe_2O_3和Ni_2O_3降解活性较好,这3种氧化物对HCB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5.5%、100.0%和100.0%,脱氯率D_1分别为54.4%、81.9%和77.5%.HCB降解有机产物分析结果显示,8种金属氧化物与HCB样品反应产物中均存在低氯代苯,在α-Fe_2O_3和Ni_2O_3的催化作用下有2~4氯代低氯苯检出,说明在降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逐级脱氯/加氢反应;与CaO反应后的产物中低氯代苯较少,经拉曼光谱定性分析,有无序碳的检出,说明除了脱氯/加氢还存在脱氯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UV、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UV本身对HCB的去除贡献率不大, HCB可被O3、UV/03快速降解,即UVHCB的降解,酸性条件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在pH=3, HCB=0.2 mg/L,反应40 min时, HCD的去除可达50%左右. O3单独作用以及UV/O3联合作用,对HCD的降解均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一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GC-MS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5.
Decomposition of hexachlorobenzene(HCB)was investigated over several metal oxides(i.e.,MgO,CaO,BaO,La2O3,CeO2,MnO2, Fe2O3,and Co3O4)supported on Al2O3,which was achieved in closed system at a temperature of 300°C.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with different metal oxides loading and impregnating solvents.The decomposition effciency of different catalysts for this reaction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metal oxide used,and Al2O3 supported La2O3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ctive one.Pe...  相似文献   
6.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在pH=3,HCB=0.2 mg/L,反应40 min时,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7.
点源排放六氯苯在多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某化工厂排放的六氯苯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和植物中的分布情况。测定了水体、沉积物、土壤、植物中的六氯苯、研究了影响六氯苯在各环境介质中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及六氯苯在环境介质中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基于零价铁的双金属体系对六氯苯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g、Pb和Cu作为催化金属与微米级铁粉制成不同的双金属体系还原脱氯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探讨不同催化金属种类、不同双金属添加量以及不同离子强度3种因素对HCB脱氯效率的影响,并剖析双金属催化条件下HCB的脱氯规律.结果表明,微米级铁粉对HCB几乎无还原脱氯效果,添加Ag、Pb和Cu对HCB均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氯能力,当Ag/Fe、Pb/Fe和Cu/Fe的最佳比例分别为0.2%、0.5%和1%时,反应2 h后HCB的脱氯率分别达到93.5%、88.5%和49.6%;同时,由于催化金属均匀附着在零价铁表面可以形成更多的微型原电池,故增加双金属投加量可有效提高HCB脱氯速率,0.1 g Pb/Fe对HCB脱氯率为38.3%,而0.8 g Pb/Fe对HCB脱氯率可达到88.6%;另外,离子强度增大对HCB的脱氯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Na2SO4浓度分别为0、0.05和0.5 mol·L-1的3个反应器中,反应2 h后HCB脱氯率分别达到93.5%、98.0%和98.9%.  相似文献   
9.
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六氯苯的电化学法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化学稳定性较好的钛基镀RuO2为阳极,以不锈钢板为阴极,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的六氯苯进行电化学处理,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HCB初始浓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外加电压等因素对六氯苯处理效果的影响。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用TX-100做增溶剂时,在HCB初始浓度300μg/L、溶液初始pH为3,电解质浓度为1%,外加电压为6V时,电解3hHCB去除率为60.3%。气相色谱分析表明:阴极还原脱氯是HCB电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检出的降解产物有五氯苯、1,2,4,5-四氯苯和1,2,3,4-四氯苯。  相似文献   
10.
Decomposition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was investigated over several metal oxides (i.e., MgO, CaO, BaO, La2O3, CeO2, MnO2, Fe2O3, and Co3O4) supported on Al2O3, which was achieved in closed system at a temperature of 300°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with different metal oxides loading and impregnating solvents. The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catalysts for this reaction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metal oxide used, and Al2O3 supported La2O3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ctive one. Pentachlorobenzene (PeCB), and all tetrachlorobenzene (TeCB), trichlorobenzene (TrCB), and dichlorobenzene (DCB) isomers were detected after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decomposition was mainly a dechlorination process. The detection of all lower chlorinated benzenes suggested the complexity of decomposi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one dechlorination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