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王雪峰 《环境工程》2017,35(4):11-14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是场地修复的重点内容。我国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类型、污染特点以及国外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主要技术,重点研究整理了国外最为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适用条件、技术优势和限制条件,以及系统设计与运行重点关注内容,为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三苯胂(Triphenylarsine,TPA)沙质室内培养东北代表性作物大豆,研究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日遗化武")装填毒剂的主要降解产物之——TPA(C18H15As)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g/kg~400 mg/kg TPA浓度范围内,大豆受到的毒性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无法生长;试验大豆的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和株高等形态指标均随着培养介质中TPA浓度的增加而出现抑制效应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根系是大豆幼苗期砷累积的主要器官,也是对环境TPA毒害效应最敏感、响应最早的部位之一。日遗华武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若处理不当会对埋藏地种植的大豆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炜  钱瑜  王冉  肖微炜 《四川环境》2007,26(3):80-83
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有机胂制剂——对氨基苯胂酸的主要用途和污染特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识别并定量评价了其生产、使用和残留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对氨基苯胂酸在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环境骰响占其整个生命周期的99%以上,指出了常规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其环境污染上的局限性,据此提出逐步减少或禁止有机胂制剂的生产和使用、并在一些特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推广生命周期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两个果园15~20年树龄的苹果树在连续用福美胂喷涂7~10年后树根、树皮、枝条、叶片、果实和土壤的砷含量,并和未使用福美胂的果树含量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果实中有砷积累,但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使用福美胂的树皮、技条、叶片中砷含量比未使用福美胂的高儿倍~十几倍,树皮和短梢叶含量最高。枝条和叶片与树皮的砷含量有密切正相关。土壤表层虽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对土壤生态环境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在模拟太阳光下活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ROX—吸附去除生成的砷酸根.结果表明,光助MIL-101(Fe)(250mg/L)活化氧化剂H2O2(1.0mmol/L)体系可在120min内实现95.27%的ROX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砷酸盐(As(Ⅴ))会吸附在MIL-101...  相似文献   
7.
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特点受沉积环境和气候因素所控制,砷中毒的流行和发病程度与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环境、水中砷的形态和价态有密切联系。在实地考察监测和对台湾、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环境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饮水水源中总As、As(III)、甲基胂、腐植酸与砷中毒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病区病情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除台湾外,各砷中毒区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各病区多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心或平原内相对低洼的地带,饮用的地下水均取自中新生代地层;砷中毒病情不仅与总砷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与As(III)和甲基胂的浓度直接相关。台湾、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地下水为富含有机质的复杂还原环境,水中不仅As(III)含量高,且检出有机物、腐植酸和甲基胂,新疆和吉林病区地下水为以无机砷中As(V)为主的氧化环境,吉林病区未检测出甲基胂,这是新疆与吉林病区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病改水、砷中毒的预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ZIF-67高效吸附去除水中的洛克沙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达  王崇臣  王鹏  付会芬  赵晨 《环境化学》2020,39(6):1451-1463
作为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沸石咪唑酯骨架(ZIFs)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可调、易于实现内外位点功能化等优点,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ZIFs材料的一种,具有上述特点的沸石咪唑酯骨架-67(ZIF-67)由Co~(2+)离子和2-甲基咪唑通过配位及自组装形成.ZIF-67拥有高度稳定的结构,在吸附、分子分离、传感、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利用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方法合成了ZIF-67,并用来吸附去除水中的洛克沙胂.探究了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行为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IF-67对水中的洛克沙胂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pH=6时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172.45 mg·g~(-1),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ZIF-67对洛克沙胂的吸附机理可能是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固定床小柱实验表明ZIF-67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两个果园15-20年树龄的苹果树在连续用福美胂喷涂7-10年后树根、树皮、树皮、叶片、果实和土壤的砷含量,并和未使用福美胂的果树含量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果实中有砷积累,但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使用福美胂的树皮、枝条、叶片中砷一比未使用福美胂的高几倍-十几倍,树皮和短梢叶含量最高。枝条和叶片与树皮的砷一有密切正相关,土壤表层虽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对土壤生态环境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洛克沙胂(ROX)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洛克沙胂(0、10、20、40、80和160 mg·L-1)对水生态系统砷含量及底泥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及底泥砷含量随外源ROX用量增加而增加,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水体砷含量降低的同时底泥砷含量逐渐增加。金鱼藻和鲫鱼体内均出现明显砷蓄积现象,且160 mg·L-1ROX处理的水生态系统鲫鱼毒害效应明显,暴露1 d的死亡率为100%。金鱼藻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暴露32 d后砷富集量达398.1~1 538.91 mg·kg-1。不同浓度ROX对底泥真菌、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放线菌和氨化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低浓度ROX(10 mg·L-1)对放线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总体上,外源ROX进入水生态系统导致水体砷污染的同时在生物及非生物媒介中再次迁移、分配和蓄积,进而对鲫鱼及部分底泥微生物生长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