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three-dimension (3D)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ake grilles of two different fuel cell vehicles. The models of the intake grilles we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zes of two vehicles, namely, Roewe 950 and Toyota Mirai, consider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unit to simplify the heat transfer model of the vehic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ve to Roewe 950, Mirai intake air flow rate was approximately 10% higher,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was approximately 7% higher, and the intake grille area was larger. The coolant outlet temperature of Mira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Roewe 950, 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the long term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a fuel cell. This comparative study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intake grille and radiator design of fuel cell vehicle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fuel cell vehicles on the market and conventional vehicles was that in the former,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as replaced with a fuel cell stack, which had insufficient heat transfer capacity because of the reduc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ing the intake grille area and the heat exchange capacity of the radiator were the key iss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el cell vehicles. In this study, an optimal window opening angle of the radiator fin of 23° provided a maxim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2.
Surveys of wate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Peel-Harvey estuary. Channels used by recreationists to gain information about water quality, the percep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resulting behaviour were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ersonal perception, local knowledge and history, absence of warnings and residency wer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ur in this recreational commun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take this information into account to achieve maxim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3.
微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蔡天明 《环境工程》1999,17(4):27-29
采用微电 解 H/ O 工艺对染 料化 工 废水 进行 了 处理 研究 ,结 果表 明 以微 电解 和 水解 酸 化作预处理 ,可使废 水的 B O D5/ C O D Cr 的比由 025 提高 到05 0 左 右,平 均 增加 50 % 。通 过加 酸, 可提高微电 解的去除 效果,在 进水 C O D Cr 为4 100 ~4 300 m g/ L,色度 为3 400 ~3 600( 倍) 范围内 ,系统对 C O D Cr 和色度 的去除效 果分别 可达到97 5 % 和983 %  相似文献   
4.
着重讨论两种生物处理工艺对港口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PAC絮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出水COD<100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由于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不能达到应有的处理目标。废水的色度、COD_(cr)、BOD_5、硫化物仍然经常出现超标现象。所以必须对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实验室小试,确定新的絮凝剂和最佳操作条件,同时对接触氧化池的填料更换,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使出水水质达到行业排放一级标准。该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尤其适合中小型印染厂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6.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的水质特点 ,选择采用中和曝气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絮凝沉降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当浆粕综合废水进水CODCr浓度 310 0~ 34 6 0mg/L ,BOD5浓度 10 2 0~ 142 0mg/L范围内时 ,处理后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中化纤浆粕工业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高浊度的垃圾渗滤液,使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新扩改标准。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作了简单介绍,并对系统的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中和混凝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化学除磷工艺对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废水的处理工艺。在废水中的CODCr、TP、SS、NH3 N分别为 194 0mg L、112mg L、5 92mg L、2 3 6mg L的条件下 ,废水经过处理后 ,出水CODCr、TP、SS、NH3 N分别为 70mg L、0 38mg L、2 6mg L、0 32mg L ,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废水中CODCr、TP、SS、NH3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6 4 %、99 3%、95 6 %、98 6 %。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益严重的地表水锰污染,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与接触氧化的方法协同除锰;通过调配进水中Ca2+、Mg2+含量模拟我国不同地区硬度差异显著的地表水,探究水体硬度对锰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被高锰酸钾氧化并形成"锰质活性滤膜",可在停药后实现稳定有效除锰.成熟滤池的除锰效果会显著受到硬度的影响,进水硬度在40、200、400 mg·L-1及700 mg·L-1(CaCO3计)时,接触氧化滤池分别在48、56、64 d及72 d实现稳定除锰,而4根滤柱对Mn2+去除的极限浓度分别为1.8、1.7、1.2 mg·L-1及0.7 mg·L-1.  相似文献   
10.
混凝沉淀-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凝沉淀酸化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通过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废水CODCr平均浓度为1160mg/L时,CODCr去除率为882%,出水水质稳定,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