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6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该地区109个站44年(1961—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站次的暴雨;暴雨频次最少的地方在中西部,最多的地方在东部;4—11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其中6—9月占93.1%。暴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年际差异较大,最早可发生在4月初,最迟到7月中旬发生;最早8月初结束,最迟11月中旬结束。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发生4.7场次,主要发生在6—9月;第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7月2日,最早出现在4月初,最迟在9月下旬;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8月31日,最早结束于6月中旬,最迟结束于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三大难题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入侵中国的生物主要是以陆生植物为主,源地以美洲为主.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和东部地区比较严重.主要侵入途径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自然扩散比重比较小.生物入侵对我国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解决生物入侵的主要对策是加强立法,全民重视.  相似文献   
3.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岩相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演化,讨论了凝灰熔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三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它们是同源岩浆经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房成分梯度和分带后,分别代表岩浆房从上到下不同部位成分岩浆依次侵位、在不同成岩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岩石,可建立“三位一体”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5.
吕林 《沿海环境》2001,(11):16-16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较早,自然条件好而又具备区位优势的广东省、福建省等东部沿海省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其发展水平和战略要求,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早年投资东部地区的大批企业感到东部其政策和土地、劳力、成本等优势已日趋淡化,东部地区对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为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企业又把目光转向区位优势明显,土地、劳力、电力等费用低廉,投资环境较好的八桂大地。据自治区计委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去年以来,仅玉林、梧州、贺州、贵港四地市就接受粤港澳产业转移项目超过400项,项目投资总额近20亿元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中巴科技合作第九次会议协议中巴科学家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山地区进行了联合考察,参加此次联合考察的中方科学家计10名,包括地质、地理、生物等方面的有关专业,来自中国科学院下属的8个研究所;巴方科学家8名,分别来自白沙瓦大学、卡拉奇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烃开发研究所。中方人员于1990年9月28日由北京经卡拉奇飞抵伊斯兰堡,10月31日离卡拉奇飞返北京,共计34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土地面积约960×104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5%,人口超过10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采,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各种自然资源却较少,一般都低于世界平均数。况且,在我国许多地区,森林的滥伐,水土的流失,土地的退化,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