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过40多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外的8级大地震,现今还时有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及严重的社会影响。"十五"期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建省各级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投入资金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并服务于针对突发性破坏地震事件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建成后经历了顺昌3.31地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正如印尼亚齐与尼亚斯重建机构负责人介绍的那样,印尼的众多岛屿均处在地震带上,“都很不安稳”。经历多次地震灾难的“万岛之国”,在灾害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祥 《灾害学》1992,7(3):32-37
本文基于一定的地震资料,分别应用最大熵原理、贝努里概型以及计算地震复发周期的经验关系式,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进行了中强地震的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相似文献   
4.
瞬间劫难     
2003年8月16日傍晚,辛劳一天的农民和牧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5.
学会与地震共存。这话听起来就像“与狼共舞”一样。但此话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6.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00年以来全球逐年发生的7.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图像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历史上地震活动与本年度地震活动分布相类似的年份,对这些年份之后的1~2年内发生在中国大陆、大华北、华东及安徽地区的中强震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得到较为合理的结论,为下年度的中国大陆、大华北、华东及安徽地区的地震趋势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分析得知:震后次年对中国大陆(主要是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大华北地区的影响;然后是对华东地区(主要是海域)的影响;对安徽地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处在地震活动的高潮期。据统计,我国大陆有41%的国土属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以上高烈度区。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位于郯城高峰头镇麦坡村,包括断层陡坎、断头沟等构造地貌和古地震的痕迹,是一处宝贵的自然遗产。此处遗址对于开展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先后发生了1990年天祝一景泰6.2级等14次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外,其余全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