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明、清两代,皇宫曾有过几次毁灭性的火灾,每次都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苏浙沿海潮灾记录基础上,建立风暴潮频率辨识方法,复原台风风暴潮灾害750次,据此建立逐年风暴潮频率序列。分析显示,1460~1480年、1570~1595年、1715~1745年、1785~1810年、1880~1890年为风暴潮活跃期。明清苏浙沿海风暴潮存在45 a、25 a、14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其中45 a周期最为显著。气候跃变分析表明,1402年、1457年、1566年、1624年、1652年、1711年、1846年、1880年风暴潮活动趋于活跃;1444年、1477年、1543年、1634年、1799年、1856年风暴潮趋于平静。与1470年以来温度距平曲线对比显示,气候冷暖与风暴潮发生频率有一定正相关性,全球变暖背景下苏浙沿海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风暴潮威胁。苏浙地区明清时期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部分风暴潮记载集中于长三角、杭州湾地区,苏北地区风暴潮数量少但影响范围广,浙东地区受地形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风暴潮记载数量少且集中于滨海。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救灾“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灾年也极为频繁。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达2100余次,平均每一年就有2次以上。中国千百年来以农立国,灾害不仅导致庄稼绝收、房屋损坏,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明清政府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乃至灾后补救等各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西塘三日     
春秋的水,唐宋的村落,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先行到浙江嘉善县西塘镇的游客留下的"名言"。不久前,笔者携家人到西塘住了三天,深感"先行者"们对古镇的概括既准确而又生动。说到这个感悟的产生,还得从那天汽车进入西塘镇讲起。当时,一座大牌坊的匾额引起我的注意,其正面是"胥塘胜迹",背后为"吴根越角"。又是"胥",又是  相似文献   
6.
刘一楠 《绿叶》2011,(6):96-98
一、"遗民"与"移民""遗民"成为"士"的一种历史身份,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自殷商起有改朝换代以来,兴废之际涌现出的隐逸遗民,可谓不绝如缕。赵园先生在《明遗民研  相似文献   
7.
百年前贞度门大火,催生紫禁城内救火班;明清两代,皇家宫城究竟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消防治理故事?六百年后的今天,两支消防队伍怎样并肩携手护佑着巍巍紫禁城?《见证》本期播出《驯火记—紫禁城六百年》第五集《救火班》。  相似文献   
8.
徐冲 《环境》2010,(1):50-53
没有暖气、空调,皇宫里的皇帝以及普通百姓和贵族,是如何度过那些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古代建筑师们又是如何进行采暖设计的呢?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水、旱、蝗灾害最为突出。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对地方民生构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导致了灾害信仰的盛行。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祭祀龙神、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庙宇遍布苏北各州县。灾害信仰呈现出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征,在调适民众心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牙香街     
李青松 《绿叶》2013,(4):97-106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的心的话,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谁控制了人类的嗅觉,谁就控制了世界。——莫言一、开街之日——牙香街开街啦!这是中国最香的一条街。不,这是世界上最香的一条街。呯呯呯!啪啪啪!嗵嗵嗵!鞭炮礼花整整响了两个时辰。寮步镇居民和牙香街上的商号及香户个个喜笑颜开,像是过节一样。2012年9月28日,这是个好日子,用粤语说,就是:好意头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