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7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啸预警系统及我国海啸减灾任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引发了新一轮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简述了地震海啸预警的原理,分析了海啸数值模拟的一些基本方法,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我国海啸灾害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我国当前海啸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3.
海啸破坏特点与工程防御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迅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175-177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和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以及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与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损建筑物产生的固体漂浮物一同前进,因此破坏力更强.由于淹没、浪涌、冲毁建筑物压埋以及漂浮物冲击等综合作用,造成人员死亡率极高,所过之处,财物殆尽.抗御海啸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在于合理规划(避让、削弱、分流、阻挡)和科学设计(潜在海啸灾害等级划分、结构性态决策、海啸荷载确定、抗海啸分析、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4.
黄波 《环境教育》2005,(3):25-25
印度洋的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灾难。这次灾 难逼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向来勇为人先的著名科学 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这一次又走在了前头,日前,最新一期《环球》 杂志上刊布了何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结果。不过,他的答案让人震惊。何 先生的观点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人类要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信心;二是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无须对其敬畏。  相似文献   
5.
大象 《环境教育》2005,(3):27-27
一句"敬畏自然"竟然在国内报纸上一石击起千层浪,引 来众人的非议,甚至被扣上反科学、反人类的帽子。这让我这 一个在海外一直从事环境学研究的中国人十分不解。因为,在 笔者看来,这句话正是在对现代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前沿深刻 理解之后所做出的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真理愈辨愈明,但我们也知道任何辩论的焦点其实在于 对定义的争夺。而我们此前看到的很多言论却--或者是故 意--避开了这一点,以至于许多争论在定义混乱的情况下已 变得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敬畏大自然"理解为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态 度,我完全赞成。但如果将"敬畏大自 然"与以往一些人出于蒙昧的自然崇拜 混为一谈,因此就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 应该一味顺从、无所作为,那就走到了 另一个极端,不仅非人类之福,就是持 这种观念者也难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7.
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介绍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述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常用工具———地震海啸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指出建立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不确定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不确定性评估,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11,(4)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在所有的次生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是因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随着核泄漏危机反复升级,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给沿岸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防范。中国历史上巨灾频发,今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巨灾威胁。预测我国有11个巨灾高风险区,巨灾种类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强台风和特大风暴潮以及大区域持续性严重干旱。建立巨灾防御体系是今后我国减灾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5,(2):124-125
<正>联合国纪念印度洋特大海啸发生10周年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5年1月2日,为纪念2005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海啸,联合国减灾战略与泰国政府在该国旅游圣地考拉(Khao Lak)举行研讨会,思考印度洋海啸所带来的教训。联合国减灾战略负责人瓦尔斯特伦表示,10年前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促使国际社会就此后10年的减灾战略达成了一项行动框架协议。而10年后为纪念印度洋海啸而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则为2015年3月在日本仙台举行的第三次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