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宇航局(NASA)专家提出一种特殊摄像机原型,能帮助检查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防护层的完整性。研制者将它称之为独立的太空船外自动摄像机。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9月24日,我国西南邻国巴基斯坦地区遭遇了一场7.7级的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可是在地震之后,这里竟然出现了一件怪事:该国海岸线附近原本平静的大海上竟然冒出了一座小岛!其实,这样的怪事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仅在巴基斯坦附近,1945年、1968年、1999年和2010年都曾在大地震后出现类似的岛屿。2010年11月26日,从海上归来的巴基斯坦渔民向大家报告说: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岛屿。此后不久,在2011年1月11日,美国宇航局的一颗卫星拍下  相似文献   
3.
王利文 《环境教育》2014,(12):19-19
正眼下,饱受雾霾肆虐的中国北方居民,一遍遍怀念刚刚逝去的APEC蓝。APEC蓝告诉公众,雾霾的肆虐是可以驯服的,要的是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强大执行力。而要有执行力,就先要治环保不作为的庸官。早在2010年9月,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张全球污染颗粒PM2.5浓度地图就显示,中国华北、华东地区是PM2.5污染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环保部都在每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承认我国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的唐纳德·克斯勒尔是美国宇航局的退休科学家.他经常在家里后院平台上架起塞莱斯特望远镜观测太空.1978年,克斯勒尔发表的一篇论文《人造卫星顿繁碰撞:碎片带的产生》,使他在宇航界声名鹊起.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被分配到休斯牧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环境效应项目组工作之后,便对人类遗弃在太空的垃圾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目前的大小与北美洲相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2014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km~2,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km~2。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环球扫描     
<正>《时代周刊》2014年06月23日美国宇航局开发了一种新的太空探测器用于外太空的水下探测,该举动被称为"探索活跃的罗孚冰层(BRUIE)"。新组建的探测器能到达其他空间机器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就像木星的卫星欧罗巴一样,它可以绘制出外太空冷冻水的形态分布,同时通过粘在冰层底部的金属橡胶探头获取数据并传回实验室,从而判别该水形态下是否存在其他的生NASA新探测器瞄准外太空水下探测  相似文献   
8.
粱江涛 《环境教育》2011,(11):60-60
正在向地球袭来的美国失控卫星预计将于9月23日下午坠地。荚媒体报道称,这枚与大巴大小相似的卫星可能坠落于地球任何地方,而人类的预警时间只有20秒。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22日报道称,目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的专家都在追踪这颗直径1米、总重约6吨的高层气象研究卫星,它向地球进行的速度是每秒8公里,预计其碎片将散落于直径为800公里的区域内。(9月23日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9.
高峰 《防灾博览》2010,(6):46-50
<正>强烈的太阳风暴并非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但它对航天、通信、电力等人类的高科技活动却会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宇航局2010年初郑重预警了2012—2014年太阳风暴将带来的影响。科学家们担忧,太阳的这一次猛然"苏醒",也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06,(5):47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使用卫星数据来探测由大规模地震引起的地球表面引力变化的技术。它标志着美国宇航局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有了新的用途。并为理解地震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