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防震减灾是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破坏性地震多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接连发生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经验必须借鉴。因此,教育和地震部门要齐心协力,推动广大中小学校进一步增强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8,(7):39-39
为增强地震灾害应急防御能力,我国积极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全国上海、北京、青岛等68个大中城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3.
孔锋  王一飞  孙劭 《环境保护》2021,49(8):25-28
气候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仅靠单个国家和地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危机。气候巨灾风险防范对全球反饥饿、反贫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近40年来的全球气候巨灾,发现其呈现快速且剧烈的增加态势。近十余年来,气候巨灾风险的影响在全球风险格局中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面对当前气候巨灾的风险特征,本文从物理防御能力、社会防御能力和人文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气候巨灾防御能力建设的特征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打造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全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应对气候巨灾风险的全球长效监测、预警、响应和学习机制;二是建立并完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保险业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参与机制;四是建立全球气候巨灾风险教育科研网络平台;五是建立气候巨灾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孔锋 《灾害学》2021,(1):69-75,99
综合灾害防御能力评估已成为应急管理业务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首先从近年来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和应急管理的需求角度出发,对综合灾害防御能力进行了再理解,然后对现有灾害防御能力的多属性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气象灾害为例,通过68项指标构建了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6个单项指标体系,即制度适应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备灾与应急响应能力、技术与工程防御能力、经济支撑与减灾保障能力和部门联动与社会保障能力。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省级尺度定量评估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单项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综合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并进行了能力排名。结果发现我国多数省份的单项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综合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偏低,且具有不同的区域差异特征。其中制度适应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备灾与应急响应能力、技术与工程防御能力、经济支撑与减灾保障能力、部门联动与社会保障能力和综合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处于中等及以下低等级的省份占比分别达到了70.9%、38.7%、32.3%、77.4%、67.7%、51.6%和77.4%。我国综合灾害防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仍有进一步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从而大幅地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常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实现柔性连接,这便是混凝土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就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隔震器的基本要求、基础隔震技术的优点及其工程应用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阶段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安全发展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战略方向.城市综合灾害防御能力的提升是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推动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首先分析了综合灾害防御能力的时代需求,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灾害防治总体需求.其次基于综合灾害防御能力的学术内涵,进一步从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分析了其在...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3,(1):6
2013年1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回良玉参加并主持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他强调,要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强化震灾防御基础,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全面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有效减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日前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更好地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构筑三道防线,专业的语言叫做“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要筑牢这三道防线,需要全体公民具有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并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