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9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1087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439篇
综合类   2104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4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评估京津冀地区采暖期实施“煤改电”政策带来的健康效益,估算了京津冀地区各区县采暖期“煤改电”政策实施前后PM2.5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采用支付意愿法计算了相应的健康损失价值.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煤改电”政策实施后带来了1 745人(95%CI:1 443~1 907)健康效益和23.78亿元(95%CI:14.50~30.63)经济效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的健康效益分别为495人(95%CI:436~554)、 296人(95%CI:238~354)及954人(95%CI:693~1 076).经济效益分别为3.50亿元(95%CI:3.08~3.92)、 3.32亿元(95%CI:2.67~3.96)及16.96亿元(95%CI:8.75~22.75),分别占各地区GDP的0.01%、 0.02%及0.04%. COPD、 LC、 ALRI、 IHD、 STROKE减少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87人(95%CI:165~224)、 318人(95%CI:178~458)、 193人(95%CI:115~204)、 506人(95%CI:232~780)...  相似文献   
2.
沉积物中氮磷释放到湖水中会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危害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微生物在氮磷转换中不可或缺,准确分析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特征和来源以及与微生物的关系是湖泊富营养化管控的重要前提.以太湖为研究区,采集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并分析了粒度、pH、有机质(OM)、溶解性有机碳(DOC)、全磷(TP)、全氮(T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等指标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营养琼脂(NA)培养基以平板计数法测定好氧细菌(AB)数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了太湖沉积物和AB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指标平均值如下:AB为9.25×104 CFU ·g-1,平均粒径(MZ)为17.59 μm,pH为7.62,ω(OM)为15.05g ·kg-1ω(DOC)为71.60mg ·kg-1ω(TP)为598.13mg ·kg-1ω(TN)为1113.92 mg ·kg-1ω(NO3--N)为3.22mg ·kg-1ω(DON)为22.60mg ·kg-1.综合污染指数(FF)显示太湖中的点位13%为中度污染,87%为重度污染.TN除在湖心区、南部湖区和东太湖西部的部分湖区为轻度污染外,其余区域为中重度污染.除竺山湾为重度污染外,太湖中TP整体上为轻中度污染.有机污染指数(OI)表明,太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主要与有机氮(ON)污染有关.太湖中DOC、DON、TN和OM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影响,TP和AB主要来源于河流外源输入的影响.研究将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研究AB去除沉积物中氮磷污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桑干河石匣里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监管技术方法体系,并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河流断面面积和水位数据,计算得到桑干河石匣里控制断面生态水面宽为枯水期6.52 m,丰水期11.50 m;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5—2019年)提取石匣里控制断面水面宽的变化范围为3.6~45.0 m,且精度误差在1个像元左右;石匣里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除2018年为75%以外,2015—2019年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均为100%,可以初步判定桑干河中游石匣里控制站的生态流量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已经由划定阶段转入严格管控阶段。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维护和提升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迫切需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定量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本文梳理了成效评估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的关系,从成效评估目标、内容、应用导向、工作机制等方面,探析了基于成效评估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实现途径,以期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食物浪费现象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家庭是产生食物浪费的重要单元之一,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下,家庭食物浪费减量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基于国内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系统梳理国内外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进展,对中国食物浪费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借助系统文献综述法,以家庭食物浪费“概念内涵—理论认知—技术方法—主题内容”为逻辑主线,梳理和归纳家庭食物浪费的内涵变迁及方法与理论演进。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具有社会历史、饮食文化以及城乡分异等方面的特殊性,亟待学界开展基于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家庭食物浪费本土化机制研究,并提出中国城市—乡村家庭食物浪费分异、饮食文化地理差异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影响、新时代中国家庭特征与家庭食物浪费的关系、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的影响、新环境与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研究等议题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源头替代和过程控制还有待推进,故仍需发挥好末端治理的保障作用。通过调研和现场监测,获取我国VOCs治理技术应用现状,开展技术评估和未来展望。结果表明:各行业企业VOCs治理技术仍以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光氧化及其组合技术为主,共约占86.38%,不同行业VOCs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有所差异;燃烧及其组合技术的平均实测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81.74%和89.81%,其他非燃烧技术的平均实测去除效率均在80%以下,特别是企业较普遍使用的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光氧化及其组合技术实测去除效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低于50%,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实际应用中,VOCs治理技术选择不合适、工艺设计不合理、预处理不重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VOCs治理技术仍需不断优化升级、更新迭代以满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烟花爆竹的燃放是短期内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利用河南省18个地市2016—2019年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浓度(SO2、NO2、O3、CO、PM2.5和PM10)和气象因子(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数据,采用距离倒数权重插值、变异系数分析及相似性指数等方法,从多角度探究河南省春节禁燃政策的实施成效.结果表明,2016—2019年河南省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呈现逐渐改良趋势,污染出现的时间稍有提前,多出现在春节前期.禁燃对控制SO2、PM2.5和PM10的浓度骤升(“削峰”)有很好的效果,对NO2、O3、CO的影响较小. 2016年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PM10和SO2贡献量最大、贡献时间持续最长,贡献率分别为66.98%、56.32%和56.49%;到2019年,随着禁燃成效的...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海洋风电场建设中水下噪声的主要类型与声学特性,基于国内外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海洋风电场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近岸海域海洋风电施工期冲击式打桩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考《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海洋风电场水下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以及控制与降低噪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湿地重要性评估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湿地功能要素的识别是科学、客观地评估湿地的保护价值及其重要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是识别湿地保护地空缺,加强湿地保护规划的重要基础.结合安徽省湿地特点,采用熵权法从湿地的必要性、稀有性、及其调节功能、资源功能等9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省湿地斑块进行生态保护价值重要性评估,并根据自然断裂法,将安徽省湿地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较重要和一般重要湿地,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湿地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分值在0.9741~6.5588之间,其中极重要湿地(4.0271~6.5588)居多,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面积约50.30万hm2,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29%,高度重要湿地(2.4049~4.0270)约13.25万hm2,较重要湿地(1.4351~2.4048)面积约18.17万hm2,一般重要湿地(0.9741~1.4350)约22.40万hm2,零星分布于全省;湿地鸟类资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水资源、水质以及湿地的自然性等是安徽省湿地重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为安徽省湿地的保护价值定位、优先建立建设和等级划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城市韧性"成本-能力-能效"的评估模型,综合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means聚类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的韧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估,归纳总结城市韧性模式和聚类特征,并运用GWR模型分析影响韧性能力的成本因素,探究韧性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分维度来看,核心城市呈现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的"双高",韧性效率则由非核心城市引领.从均衡的角度来看,韧性成本、韧性能效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级性,而韧性能力在城市间的分野相对不大.(2)综合来看,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随城市规模的扩张而逐渐增加,而韧性效率逐渐衰减;韧性模式具有明显的上中下游区际差异性:上游地区表现为"低耗低能高效",中游地区"低耗低能中效",下游地区为"高耗高能低效";韧性的空间联系兼有核心城市垂直极化和一般城市扁平抱团.(3)从机制看,全社会用电量、建成区面积和科技支出是影响城市韧性能力的主要成本因素,不同韧性模式的城市具有差异化的主控因素.研究对于完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丰富城市韧性评估视角和推动城市韧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