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0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1960篇
安全科学   3182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3511篇
综合类   12240篇
基础理论   2124篇
污染及防治   565篇
评价与监测   651篇
社会与环境   1191篇
灾害及防治   239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814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1870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410篇
  2011年   1406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315篇
  2008年   1353篇
  2007年   1130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994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创新工作模式,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得到国家重视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需要围绕“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目标要求,统筹生态系统与人为活动监管,提升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加大生态监测评估和执法考核,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有机氯农药(OCPs)已禁用多年,但仍在环境中广泛检出.太平洋是污染物重要的汇.南北半球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差异较大,将导致南北太平洋污染水平显著差异.鱿鱼具有分布广泛、易富集、指示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因此,对采集的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两大典型鱿钓渔场鱿鱼OCPs进行了分析,以指示南北半球鱿鱼生活区域该类污染物的特征,并评估沿岸居民通过摄食两区域鱿鱼带来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鱿钓渔场鱿鱼中OCPs赋存水平及检出种类明显高于南太平洋鱿钓渔场鱿鱼,但低于其他海域头足类的浓度. OCPs在组织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消化腺中OCPs检出浓度和种类均高于胃和肌肉.滴滴涕(DDTs)是北太平洋鱿钓渔场鱿鱼中的主要化合物.艾氏剂(Alldrin)、α-氯丹(α-Chlordane)和p,p’-滴滴伊(p,p’-DDE)是南太平洋鱿钓渔场鱿鱼中主要化合物.鱿鱼体内六六六(HCHs)主要以β-HCH形式存在.相关性分析、DDTs和HCHs组成特征均表明目前没有新的工业品来源.北太平洋鱿钓渔场可能有少量农用林丹输入.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摄食两个区域采集的鱿鱼肌肉样品均不会造成接触风险和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物理法消毒和化学法消毒是较为常用的消毒方式.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因其消杀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过量使用消毒剂会导致消毒剂残留,并产生消毒副产物,进而引发生态与健康危害.因此,需要规范使用空气消毒方式,并需深入研究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引发的健康与生态安全风险.本文总结了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国内外空气微生物相关标准、常用空气消毒方式及其灭活效果、残留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态及健康危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必须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为切实守护好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本文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的政策背景、战略意义、基本原则、核心任务等方面进行解读,为全国各地区推动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绿化屋顶的降温节能效益已有诸多文献报导,但专门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屋顶绿化模式的全年能耗模拟研究并不多见.以南京为例,采用EnergyPlus模型分析粗放、半密集、密集3类典型屋顶绿化的全年建筑能耗削减效应及季节规律,基于降温节能价值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表明,屋顶绿化能够通过蒸散与隔离作用调节建筑屋顶表面温度,夏季以降温为主,最大降温幅度为29.3℃,冬季以保温为主,最高升温幅度为13℃.夏冬两季屋顶表面温度的降低/升高分别引起建筑制冷/热负荷的削减:粗放、半密集、密集3种绿化屋顶夏季制冷负荷削减率分别为-0.4%、2%和2.4%,冬季制热负荷分别降低16.5%、23.1%和28.3%,全年建筑能耗削减率为1.9%、4.9%和5.9%,其中,顶层能耗削减占削减总量的11%~71%.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密集型屋顶绿化的财务净现值最大、投资回报率最高,但3类绿化屋顶在40年生命周期内均无法通过能耗削减效益收回投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气候区屋顶绿化设计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8.
9.
10.
沛县北部因采煤导致地形、地貌和地类变化,直接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因此需要在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该研究以沛县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土地覆盖类型、植被覆盖、距水体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距矿点的距离、距居民点的距离8个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评价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建立生态阻力面,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不高,中度安全水平的面积为447.5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53%;较低安全水平的面积为344.5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28%;识别的31条潜在生态廊道、31个一类生态节点和20个二类生态节点与生态源地一起构成了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为沛县北部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