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点当今的学术造假,真是丑剧连连:东北财大2007年某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大2006年一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西安交大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  相似文献   
2.
高长圈 《安全》2006,27(5):51-52
1引言 为了规范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全国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无论是国家的宏观控制,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管,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都在努力探索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尤其是煤矿企业这种迫切更甚.自1996年我国一些职业健康安全学者从研究职业健康安全国际一体化(HSHS)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国际上早期出现的OHSMS活动以后,引起了国家安全健康主管部门,以及工业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的文化核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支撑性原则,其嬗变历经了历史的洗礼和时代的考验。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是学术自由所带来的制度性优势和权力特征,对学术自由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关注相对偏弱。其实,学术自由本身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映,其本身面临着多重价值观、制度环境、高等教育理念和国别差异的挑战。当下学术权力的获得是长期博弈的结果。辨识学术自由的文化博弈过程,对于新时期我国大学战略转型和新的学术治理制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10,(3):8-10
工业文明以来,环境危机的大范围爆发,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运行机制,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生物个体与生态系统整体、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形成了风格相异的环境伦理学思潮和流派。这些流派具有不同的学术渊源。本期将介绍西方主要学术流派,以期使读者对西方环境伦理领域有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从噪声影响评价量的简单性、非稳态噪声的评价、城市低频噪声影响、体源和面源噪声预测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噪声影响评价方面存在的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供声环境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程雨燕 《环境保护》2007,(22):75-78
近年来,战略环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竞相追逐,然而关于西方战略环评的介绍和评述仍缺乏广度和深度.本文通过对加拿大环评的理念、程序以及局限性的分析,得出我国在构建和完善战略环评制度时必须慎重考虑战略环评的依据、战略环评对象的界定、战略环评主体的选择以及战略环评的效力,同时我们在呼唤推动战略环评时也应以他国战略环评的不足为鉴,着手解决制度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11,(8):6-6
7月29日,为期5天的2011年世界碳科学大会在华东理工大学落下帷幕。这是继2002年我国首次举办世界碳科学大会后,时隔九年,这一全球碳科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再次来到中国。据了解,这是历届大会中参加国家最厂一参会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次盛会。几乎所有国家碳素学会主席和国内外知名学者云集一堂,围绕石墨烯、纳米材料、复...  相似文献   
8.
杨村  ;余达忠 《绿叶》2014,(8):57-66
生态性贫困中的河与湖 老达: 我一直对河流与湖有极深厚的眷恋和怀想。但是,现在许多星罗棋布的湖却令我异常厌恶,因为它们背离了乡村的原初生命形式,背离了大自然的生命形式,一意孤行地在大山之间对河流进行阻拦,自古以来奔腾的血液在那些湖上凝滞停顿,许多植物被湖水淹没蹂躏,大地无奈地呻唤。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环保部门"因言获罪"、"背黑锅"事件层出不穷。四川省环保厅在舆论应对的实战中,摸索出了一条实用规律:将引导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关键来运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2013年以来,四川环保部门坚持面对公众误解和舆论责  相似文献   
10.
黄其海 《绿色视野》2014,(10):59-61
拜谒华山是我们一家三口西安之行的第一站。 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华山被誉为“华夏之根”,“中华圣山”、“民族之源”,是炎黄子孙顶礼膜拜的“圣山”,又因华山位居中华版图的最中央,故曾被我们的先祖称为“中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