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在世界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她的名字叫“特灵公司”。近年来,特灵公司销售业绩骄人。2002年全年各类空调销售突破10亿元,其中太仓本土生产的特灵空调销售为8.06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2003年特灵公司销售比上年增长23.6%,创历史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固定燃烧源排放SO2,NOx,CO和HC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A08):195-200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根据各类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估算了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氨排放量.结果表明,2004年长三角地区氨排放量为460.68kt,其中,氮肥使用和畜牧源是两个最大排放源,氨排放量分别为227.33kt和203.28kt,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地区氨排放总量的49.3%和44.1%,氨排放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有较大差异,排放量超过40kt·a-1的城市为南通市、上海市、嘉兴市和泰州市,这4个城市的氨排放总量约占长三角地区氨排放量的42.5%.长江三角洲地区氨平均排放强度为4.20t·km-2·a-1,排放强度超过6t·km-2·a-1的城市为嘉兴市、南通市、泰州市和上海市,其中,嘉兴市的排放强度最大,为10.83 t·km-2·a-1.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高强度的能源消耗致使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定量弄清城市之间一次污染传输情况,以长三角15个城市的污染排放清单、MM5气象场为基础,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测算了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输送影响.结果显示,环太湖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由于自身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耕作制度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作用显著,探讨耕作制度演变下农田土壤碳库动态,将有助于农田土壤碳收集的技术选择及政策制定。利用已发表的田间定位试验数据,构建不同耕作制度下长江三角洲水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模型。依据该区近20多年来耕作制度演变动态,对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土壤碳收集效应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油菜面积的扩大、小麦的少免耕和作物秸秆的还田分别约增加土壤耕层有机碳0.94 Tg、2.76 Tg和3.95 Tg,其中以麦稻复种转向油稻复种的单位面积碳收集效应为最高。最后,就碳收集效应估算的方法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就土壤碳收集研究和如何提高土壤碳收集潜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排污与监管过程中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指出根治长江三角.  相似文献   
7.
旅游流是游客在空间区域内的集散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是旅游系统的神经中枢和纽带.传统旅游流研究多集中于现实旅游流,对虚拟旅游流涉及较少,数据获取多依靠调查问卷与景区提供,具有局限性.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在保证数据容量与准确度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构建O-D虚拟旅游流矩阵探究区域虚拟旅游流流动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从流入市域、流出市域两方面,分析不同市域的虚拟旅游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长江三角洲虚拟旅游流空间分布不均,流动性较强,形成以合肥、南京、苏州、杭州、上海为核心节点的放射状网络.(2)A级景区数量、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以及公路里程可以较好的解释流入虚拟旅游流市域分布.其中,A级景区对流入虚拟旅游流影响最为显著,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西北部虚拟旅游流的流入具有推动力,而公路里程对整个长江三角洲流入虚拟旅游流影响最小.(3)私人汽车拥有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互联网宽带用户接入量对流出虚拟旅游流有较强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的经济因素是市域虚拟旅游流流出的决定因素,经济越发达的区域,人们的出游意愿越强烈,也更愿意利用网络抓取旅游信息流追求高质量旅游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水源地呈缩减态势中国的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浅层地下水已呈现面状污染态势。全国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带动,城市旅游资源的富集,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旅游供需关系的结合,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政策的导向,旅游业的发展和效能设施的完善等因素。导致了旅游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以长江三解洲都市连绵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思路不明,破坏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人口管理比较混乱用地功能分区不明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旅游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