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试验模型法在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建君  王志石 《环境科学》2006,27(4):820-824
环境物品或环境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选择试验模型法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以澳门的固体废弃物管理为例,探讨选择试验模型法在澳门进行环境物品经济价值评估实践的可行性.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垃圾分选和回收、垃圾收集频率、减小垃圾收集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垃圾处理费为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的4个属性.在对澳门6个堂260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固体废弃物管理不同替代方案的相对价值.结果表明,实行垃圾分选和回收利用以及减小垃圾收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澳门今后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运用质粒DNA评价法对澳门半岛的中山公园、高士德马路、氹仔岛的澳门大学3个采样点冬季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PM10的TD30值(引起30%超螺旋DNA损伤所需要的颗粒物的剂量)为中山公园采样点相对较低,其次是高士德马路采样点,澳门大学采样点最高,说明澳门半岛PM10的氧化性损伤能力大于氹仔岛.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及粒度分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这些微观特征与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次粒子和未知超细颗粒物的含量越高,TD30值越小,说明二次粒子和未知超细颗粒对大气颗粒物的氧化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比水溶样和全样的DNA评价结果得出,相同剂量下水溶样和全样对DNA的损伤量相似,说明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组分是其氧化性损伤能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1995年和1998年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分析表明,1998年的有机污染程度是1995年的1.36~4.36倍,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白天高于夜间,说明主要污染物为居民的工作、生活、商业、交通所排放。澳门商业交通功能区有机毒害污染较为严重,苯并(a)芘和苯并(a)蒽分别为1.56~8.10ng/m3和0.85~4.68ng/m3。   相似文献   
4.
珠江澳门河口高浊度问题的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肖锦 《交通环保》2000,21(3):13-15
由于澳门河口的水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水体浊度高,因此研究该水域的高浊度问题,不仅对该地区的神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指导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针对高浊度问题,论文提出治理对策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中是主要的工程措施是重点加强澳门、珠海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具体结合到上述城市的实际情况,目前就是要加快澳门城市污水处理厂、珠海唐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大力建  相似文献   
5.
澳门植被恢复过程土坑法的效应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澳门凼仔岛和路环岛两个离岛的植被成功恢复过程中,土坑法这一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土坑法在澳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土坑区和无坑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结果显示,土坑区土壤容重小于无坑区土壤容重,土坑区土壤含水量、土壤pH、有机质、全N等指标均比无坑区要高;对群落优势种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生物特征的测量也发现,土坑区的植物生长优于无坑区。这表明土坑区的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肥力都有所改善,也有助于植被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坑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植被恢复技术,对植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在澳门进一步的生态恢复中继续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自然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沉积后的环境行为,考察澳门南湾湖钻孔沉积物中自由态和束缚态PAHs的含量与分布.研究表明,自由态PAHs以4-环、6,7-环和5-环为主,其质量百分贡献分别为28.7%~40.6%、17.6%~29.6%和13.2%~28.2%;而束缚态PAHs则以4-环、3-环和2-环为主,质量百分贡献分别为42.3%~55.8%、20.2%~35.8%和7.8%~18.8%.说明低分子量PAHs比高分子量PAHs更容易进入沉积有机质的孔隙中.自由态PAHs的垂直分布特征受区域经济发展及环境治理进程的影响,束缚态PAHs的含量一方面受控于PAHs的输入量,另一方面与沉积有机质的结构(特别是聚合程度)有关,随着沉积埋藏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各化合物从自由态向束缚态转变.  相似文献   
7.
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澳门地区夏季(2007年7月)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澳门可吸入颗粒物中,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普遍存在;矿物颗粒为不规则状,烟尘集合体有链状、蓬松状等形态;烟尘集合体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30%~40%,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20%,烟尘集合体颗粒较多说明澳门夏季受机动车尾气影响较重.澳门大气PM10的等效粒径主要分布在0.2~0.4 μm范围内,主要为较细粒子.颗粒物种类有明显的地点差异,交通繁忙的高士德马路路口以烟尘集合体居多(平均47%),且其粒径在较宽范围内都有分布(0.1~0.8 μm);隧道内亦以烟尘集合体的比例较大,可高达59%;货运码头采样点以矿物颗粒较多.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用Tekmar多填层吸附管连接TMP-1500空气采样采集VOCs样,然后在Tekmar6032/3000吹扫捕集系统与GC/MSD联用仪上分析,用TH-1000L型大量采样器收集TSP气溶胶样,TSP滤膜经抽提分离后,烷径和芳烃进行GC/MSD分析,了广州,香港和澳门地区大气 有机物和气溶胶可溶有机物的与成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澳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ISCST3模式对澳门半岛1月份(1997年)大气中CO和NOx浓度的空间分布关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澳门半岛大气中CO和NOx1月份的平均浓度基于符合国家大气质量一级标准,但在重要交通干线附近的区域,污染(尤其是NOx)已经比较严重。模拟的CO和NOx峰值浓度出现在荷兰园大马路和雅廉访大马路交界处,分别为2121、78μg/m^3。研究结果可澳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Roadside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real-world emission status of light duty gasoline vehicles (LDGVs) and motorcycles in Macao. Both fuel-based and distance-based emission factors were derived using the mass balance method. Th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LDGVs illustrated the benefits of tightening emission standards at the source country or region of import. The distance-based emission factors for CO, HC and NOx of LDGVs registered before 2000 were 8.00, 1.04 and 1.36 g/km,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based emission factors for CO, HC and NOx of LDGVs registered in or after 2000 were 1.16, 0.15 and 0.18 g/km, respectively. The fuel-based CO emission factors of light duty motorcycles (LDMCs) and heavy duty motorcycles (HDMCs) registered before 2000 were about 1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LDGVs of the same age group. As the emissions of LDGVs decreased more quickly after 2000, the gap widens for newer vehicles. The distance-based HC emission factors of LDMCs and HDMCs registered before 2000 were 4.81 and 2.91 g/km,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based HC emission factors of LDMCs and HDMCs registered in or after 2000 were 3.52 and 0.93 g/km, respectively. The poor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motorcycles and their larger share in the traffic flow will cause them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raffic CO and HC emissions. LDMCs, especially two-stroke models, should be the priority for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efforts in Mac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