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玉权 《环境保护》2007,(5A):33-36
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拉动和追逐商业利益的驱动,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迅猛发展。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其过滥的规模与速度以及不适宜的发展策略巳严重威胁着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为保障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生态旅游的产业尺度、时空尺度、技术尺度和建筑尺度等领域,分层面严格规范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及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轻,旅游踩踏对所设3个试验区中3个层次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从旅游踩踏对3个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程度来看,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轻,背景区与缓冲区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遭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已受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有关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报道黑嘴鸥繁殖地的记者;○他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创始人;○2005年,他策划了我国第一个湿地观鸟旅游活动;○2004年6月,他牵头召开了中、日、韩黑嘴鸥保护研讨会,是全世界第一次有三个黑嘴鸥重要分布地国家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举行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哑河 《绿叶》2012,(10):89-95
一、神山概况世界屋脊西藏最负盛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屹立在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海拔6638米(另说6714米),位于东经81.3度,北纬31度,为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神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同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6.
旅游活动对九寨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包维楷  何丙辉  刘艳 《生态环境》2006,15(2):284-288
2005年4—9月,选择九寨沟旅游热点景点五花海与珍珠滩,设置了4组对比样地(干扰与未干扰对照),采用径流实验方法定位监测了25个降雨事件下的地表径流、湖边水体与地表降水中的全氮、全磷含量,分析了旅游活动对九寨沟核心景区林下地表径流与湖边水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旅游活动对湖泊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表径流中的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近地表层降水中的全氮与全磷,也显著高于天然降水中的含量;(2)旅游活动后,径流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增大;(3)径流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物理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地被覆盖因子中的凋落物因子影响径流全磷含量较显著;(4)地表径流全氮、全磷含量大于湖边水全氮、全磷含量,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表明旅游活动引起了氮/磷向湖泊的输入加大。研究结果提示,控制游客的游径扩大,湖岸边地被层植被恢复等措施是削减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0,自引:3,他引:80  
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观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的外部形态,种群的高度、丰度、密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影响;引入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据此提出风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洞穴空气CO_2和~(222)Rn是岩溶洞穴中重要的小气候参数,理解影响洞穴空气CO_2和~(222)Rn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合理开发洞穴旅游资源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通过2011年12月至2019年4月对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附近河南省栾川县鸡冠洞空气CO_2和~(222)Rn浓度的多时空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空间变化上,洞穴空气中的CO_2和~(222)Rn浓度主要受洞穴结构和通风效应的影响。越往洞内,CO_2和~(222)Rn浓度越大。(2)洞穴空气中的CO_2和~(222)Rn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雨季上升,旱季下降,都受洞外水热环境的影响。鸡冠洞CO_2浓度变化范围为307~4 678 mg/L,受游客旅游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空气~(222)Rn浓度变化范围为33. 0~2 421. 2 Bq/m~3,主要受洞穴结构和通风作用的影响。(3)在昼夜尺度的变化上,洞穴空气CO_2白天上升,夜间下降,主要受旅游活动的影响。空气中的~(222)Rn浓度与旅游活动的关系不明显。(4)鸡冠洞內吸入氡子体所导致的內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9. 6 mSv/a,虽然氡子体对一般游客产生危害较小,但年累积量需考虑,尤其是鸡冠洞内一线导游的核辐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10,(8):35-39
<正>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保护区逐渐打破传统的消极保护模式,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开展起旅游活动,但由此带来的生态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出发,就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景观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要对旅游活动强度与游客量进行合理控制,按照生态旅游的方法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使保护区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