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653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形态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差异,本研究比较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直径约70~250μm)和纤维(长度约3~5mm,直径约20μm)与重金属汞(H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果.结果表明,Hg单独暴露对斑马鱼胚胎造成了胚胎发育毒性(如血流发育障碍,心跳变缓和孵化率降低)以及心包囊水肿和尾巴畸形效应,48和72h的畸形率分别高达31.3%和91.7%.纤维状(f-PET)和颗粒状(p-PET)微塑料都会减轻Hg的胚胎发育毒性.从代谢组学的数据来看,Hg对机体造成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效应在微塑料和Hg联合暴露组也显著降低(P<0.01).但是,由于对Hg吸附能力和过程的差异,p-PET更显著缓解Hg造成的24h血流障碍效应,而在暴露后期在降低Hg对斑马鱼胚胎畸形毒性方面不如f-PET显著.因此,微塑料与Hg的联合毒性效果与微塑料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塑料在全球海洋水体及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近海养殖海区的微塑料污染特征鲜有报道,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近海养殖海区茅尾海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对其微塑料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茅尾海区域广泛分布着微塑料,茅尾海水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01±1.23) n·m-3,泡沫(60.1%)是主要的类型.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2.4±19.6) n·kg-1,薄片(50%—100%)在采样点中占主要部分.茅尾海水体、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粒径都以1—5 mm为主(33.3%—100%),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钦江的输入、旅游活动以及海水养殖活动.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初步得出,茅尾海区域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水体中微塑料整体污染风险等级显著高于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分别属于Ⅲ级(较高风险)和Ⅱ级(较低风险).风险指数最高的点位于茅尾海入海河流钦江入海处,达到了Ⅳ级(高风险),各沉积物采样点的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Ⅰ—Ⅱ级,属于较低风险.危害评分高的聚合物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是水体中微塑...  相似文献   
3.
<正>Energy,2014,75(10):40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实了催化作用对生物质/塑料废弃物掺混料在流化床中气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蒸汽-生物质和聚乙烯-生物质的比例下试验,确定最佳条件来提高氢气和合成气的产量。预期来自可再生资源的能源将补充由化石燃料资源产生的能源。气化是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燃料转换的通用热化学工艺。对棕榈仁壳(PKS)和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个人护理品及废旧塑料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微塑料不断地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检出,且微塑料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因此对微塑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阐述了微塑料在水体、沉积物、沙滩和生物体中的赋存情况,介绍了微塑料的采集与分离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指出微塑料对环境及生物体产生的危害,提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被彻底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易结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特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均有微塑料的检出.微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生物误食,微塑料及其结合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及其结合污染物鉴别分析技术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行为、生态毒理效应及风险防控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总结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介质(水体、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中微塑料的采样、分离提取、定性(物理形态表征和化学组分鉴定)、定量(数量丰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结合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9日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演示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计算机存储设备,该设备利用电子自旋来读写数据,能以更小的空间存储更多数据,处理程序更快而且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在全国废塑料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再生塑料利用总量相当于1.6个吉林油田一年的产量。据统计,2009年,广东省再生塑料利用产业的产值约300亿元。从减少原油消耗角度来看,相当于节约了960万t原油的使用;从减排二氧化碳来分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相似文献   
8.
9.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应用广泛的一次性熟料包装物,包括废弃的熟料袋、农用熟料薄膜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等等。其中,一次性餐盒虽小,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自199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三次发布文件,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今,我国的一次性快餐具是一种什么状况?该如何发展?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包装业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聚苯乙烯发泡塑料(EPS)作为缓冲包装的内衬件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内包装,但其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研究以再生资源(废纸)为原料,生产产品内衬包装物——纸浆模塑缓冲材,并使其产业化,以替代发泡塑料包装物,改变发泡塑料包装物难降解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实现“废弃物—产品”的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