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08篇 |
免费 | 3152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7篇 |
废物处理 | 901篇 |
环保管理 | 722篇 |
综合类 | 5825篇 |
基础理论 | 801篇 |
污染及防治 | 2440篇 |
评价与监测 | 181篇 |
社会与环境 | 37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350篇 |
2016年 | 390篇 |
2015年 | 408篇 |
2014年 | 528篇 |
2013年 | 560篇 |
2012年 | 678篇 |
2011年 | 642篇 |
2010年 | 540篇 |
2009年 | 567篇 |
2008年 | 404篇 |
2007年 | 699篇 |
2006年 | 770篇 |
2005年 | 550篇 |
2004年 | 436篇 |
2003年 | 456篇 |
2002年 | 402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26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硝酸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污泥的驯化,并探究了工艺运行条件、性能及实际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厌氧-缺氧-好氧驯化方式可快速富集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通过逐步提高底物浓度可以驯化富集耐受高NO2--N浓度的DNPAOs.实际废水运行实验表明,反硝化除磷法处理猪场废水UASB-SFSBR尾水是可行的,当缺氧进水NO3--N、NO2--N和PO43--P浓度分别为5,70,30mg/L时,出水NO3--N和NO2--N浓度基本为0,PO43--P浓度在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石化废水污染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研究了电气石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效能的影响对处理前后的石化废水进行了GC-MS分析,并对反应器内的载体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在石化废水进水COD和NH4+-N负荷率为0.64~0.72 kg/(m3·d)和0.058~0.072 kg/(m3·d)的条件下,负载电气石系统的启动速度提高,出水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增加8.7%和6.4%进水中共检出100种有机物污染物,主要包含芳香烃、酸、酯、酚、醇和烷烃类等化合物.负载电气石的1号反应器对石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未负载电气石的2号反应器,在1号和2号反应器的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别是14种和28种反应器内负载电气石的载体上有明显的菌胶团形成,细菌的生物量大电气石能够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Fenton氧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组合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3.0,H2O2投加量为90.0 mmol/L,Fe2+投加量为20.0 mmol/L,反应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Fenton氧化预处理对腈纶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47.0%以上,COD由1 091 mg/L降至560 mg/L,废水的BOD5/COD由0.32升至0.6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Fenton处理出水与丙烯腈废水等比例混合后,采用SBMBR进行生化处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7%、97.2%和47.4%,碳源不足是限制TN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117 mg/L和1.7 mg/L,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相中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工艺处理含有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林可霉素生产废水.当进水COD 8000~14000 mg/L,HRT约10h时,COD容积负荷可达20~35kg/(m3·d),COD去除率为50%~55%.适时调整并维持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0.2~0.4 m3/(m2·h)]、较高的进水有机基质浓度(COD为2000~3000mg/L)和污泥COD负荷[0.2~0.5 kg/(kg·d)],并适当延长启动驯化时间可培养出沉降性好、污泥活性较高的颗粒污泥.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动力学符合Monod方程,动力学常数Vmax=1.3 d-1,Ks=8133mg/L.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比例约为30%,这是废水COD去除率偏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原料,通过原位试验,连续监测大球盖菇生长期内,不同秸秆还田量(半量、全量和倍量)下土壤CO_2排放规律,并进一步对比栽培大球盖菇(HSM、ASM和DSM)和未栽培大球盖菇(HS、AS和DS)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大球盖菇产量及土壤碳排放效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所产生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为合理利用柑橘园林下土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常规种植(CK),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栽培大球盖菇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大于未栽培大球盖菇,表现为:DSM(52. 09 t·hm-2) ASM(41. 10 t·hm-2) HSM(33. 20 t·hm-2) DS(27. 15 t·hm-2) AS(25. 34t·hm-2) HS(18. 94 t·hm-2) CK(12. 16 t·hm-2);其中,倍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DSM)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最为显著,较CK增加了328. 37%;②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时段均集中在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期,其次为出菇后和出菇期;其中DSM处理在菌丝生长期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占其总累积排放量的43. 27%,其次为全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ASM,42. 63%)和半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HSM,40. 57%);③栽培大球盖菇处理降低了温度敏感系数Q10; 5cm土壤温度能解释27%~71%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P 0. 01),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单因子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双因子拟合发现,5 cm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的36%~82%;④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各处理产量分别为:DSM(49. 7 t·hm-2) ASM(47. 0 t·hm-2) HSM(23. 3 t·hm-2),其中ASM的土壤碳排放效率最高(CEE=1. 14).综上,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短期内会显著促进土壤CO_2排放,但同时也提高了柑橘园综合经济效益,其中全量秸秆还田能较好地协调其产生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在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应用与进水组分的正确划分密切相关.从标准化和定量化的角度利用3个批式试验开发了COD组分划分方案及Matlab计算程序.该方案在上海2个污水处理厂的测定结果表明,曲阳污水厂进水COD中含有8.1%±1.6%的易生物降解组分SS、6.3%±2.2%的溶解性惰性组分SI、45.5%±3.5%的慢速生物降解组分XS、31.1%±2.1%的颗粒性惰性组分XI和9.0%±1.1%的异养菌组分XH.而白龙港污水厂进水COD中含有11.1%±2.2%的SS、9.9%±2.0%的SI、38.9%±10.7%的XS、23.3%±9.8%的XI和16.9%±1.8%的XH.与曲阳污水厂相比,白龙港污水厂进水COD中XS和XI含量偏低,而XH/COD值则明显偏高,表明长距离管道输送会显著影响COD组分浓度. 相似文献
7.
8.
糠醛废渣制备活性炭对糠醛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蒸气为活化剂,用热解糠醛废渣制备活性炭,着重研究了所制备的活性炭对糠醛废水的脱色性能. 结果表明:糠醛废渣制备的活性炭对糠醛废水脱色的最佳温度为50 ℃,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该活性炭与糠醛废水混合搅拌15 min后,脱色率几乎不再变化. 由于采用糠醛废渣制备活性炭的成本较低,可以适当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以提高糠醛废水的脱色率. 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L时,50 ℃条件下搅拌10 min,糠醛废水脱色率可达到86.65%. 经活性炭脱色后的糠醛废水无色、透明,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溶液测定其吸光度,与自来水相当.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制备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次甲基蓝染料废水,进行动力学分析。本实验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次甲基蓝的吸附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R2=0.9857。采用Lagergren准一级速率模型、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模型、Bangham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动力学方程分别对秸秆活性炭吸附次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动力学拟合,通过分析得出吸附过程与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模型拟合最好,R2=0.9979。秸秆活性炭对次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达到909.09 mg/g,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曲霉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2种曲霉A.sojae M146和A.oryzae M149的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水中Pb^2+和Cd^2 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曲霉菌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2h,吸附的最佳pH为5.5、温度为30℃、时间为1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sojae M146对Pb^2 和Cd^2 的吸附率,分别为69.76%和72.28%;A.oryzae M149对Pb^2 和Cd^2 的吸附率,分别为60.64%和81.34%。使用稀碱溶液对曲霉菌体进行浸泡预处理后,可提高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效果;而使用稀释、乙醇水溶液以及蒸馏水对菌体浸泡后,明显降低了重金属的去除效果。Na2CO3和EDTA溶液,可以有效地将重金属从曲霉体上解吸下来,从而达到重复利用菌体作为吸附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