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
| |
作者姓名: | 吕浩 田辉伍 申绍祎 段辛斌 刘绍平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项目 |
| |
摘 要: | 为了解岷江下游干流江段产漂流性鱼类早期资源状况,于2016和2017年的5月7日~7月30日在岷江下游干流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发现:产漂流性卵鱼类18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分别是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rna)、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ris)、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裸体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nudicorpa)、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和短身金沙鳅(Jinshaia abbreviata)。主要产卵场有喜捷镇、高场镇和蕨溪镇3处。小眼薄鳅和长薄鳅的产卵规模相对较大,分别为652.75×10~6粒或尾和368.01×10~6粒或尾。典型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产卵时断面流量相对增大,透明度相对降低;吻鮈(Rhinogobio typus)产卵期间江水透明度相对较高;随着流速增加,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和短身金沙鳅(Jinshaia.abbreviata)卵漂流密度均相应增加。
|
关 键 词: | 岷江下游 漂流性卵鱼类 早期资源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