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铬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效应与毒性
引用本文:仪民, 仪慧兰, 吴丽华. 铬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效应与毒性[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6): 259-26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60810001
作者姓名:仪民  仪慧兰  吴丽华
作者单位:1. 山西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太原 030006;;; 2. 太原师范学院 生物系, 太原 030031;;; 3.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Columbia, MO 65211, US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868);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22008-02);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2012-013)
摘    要:铬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制革等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三废导致了环境铬污染,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铬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选择昆明种纯系小白鼠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六价铬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效应及毒性。结果显示,饮用水中一定浓度的六价铬(15~70 mg·L-1)可抑制小鼠体重的正常增长,染毒30 d后,小鼠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下降,脾脏和脑的脏器系数提高;总铬含量在心脏和脾脏中增高,其他脏器中无明显蓄积效应;铬染毒组小鼠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提高,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结果表明,通过饮水摄入六价铬可造成小鼠肝肾损伤,心脏和脾脏内铬蓄积,并通过活性氧损伤效应破坏机体的遗传稳定性。

关 键 词:六价铬   小鼠   脏器系数   铬蓄积   微核
收稿时间:2016-08-10
修稿时间:2016-11-2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