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上海城区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作者姓名:张懿华  王东方  赵倩彪  崔虎雄  李娟  段玉森  伏晴艳
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030
基金项目:上海市环境保护科研项目(沪环科2012-01,沪环科2013-0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12dz1202700)
摘    要: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在上海城区点位采集了181组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 optical reflectance,TOR)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含量.结果表明,上海城区环境空气PM2.5中OC和E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6μg·m-3±6.2μg·m-3和2.4μg·m-3±1.3μg·m-3,两者之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20%.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OC和EC在PM2.5中的比例最高.全年OC/EC比值为3.54±1.14.采用最小OC/EC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得到SOC年均浓度为3.9μg·m-3±4.2μg·m-3,占OC含量的38.9%.夏季SOC浓度低且与O3最大小时浓度值相关性好,表明光化学反应是夏季SOC的重要生成途径,主导西风向的秋冬季SOC浓度高于静风条件下的浓度水平,存在输送作用.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城区PM2.5中OC和EC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生物质燃烧和道路尘,这4个来源对含碳组分的贡献率达69.8%~81.4%,其中机动车尾气在4个季节中的贡献率均较高,生物质燃烧贡献约15%~20%,春季和秋季道路尘影响明显,冬季燃煤的贡献高于其他季节.

关 键 词: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来源分析  上海
收稿时间:2014-01-20
修稿时间:2014-03-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