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配体模型预测太湖水体中Cu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 |
| |
引用本文: | 余海静, 张深, 邹国防. 生物配体模型预测太湖水体中Cu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J]. 环境化学, 2014, 33(7): 1107-1114.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4.07.020 |
| |
作者姓名: | 余海静 张深 邹国防 |
| |
作者单位: | 1.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平顶山, 467036;;;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3. 河南省平顶山市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研究所, 平顶山, 46703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1002)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BLM(生物配体模型)预测了太湖水环境条件下Cu的不同形态分布、Cu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生物有效性及Cu在太湖水体的水质基准值,并分析了环境因子与这些预测值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太湖水体中的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有机结合态Cu占水体中总Cu的99.75%.而大型蚤体内Cu主要以离子态与生物体活性点位相结合,其质量分数为3.97 ng·mg-1.Cu对大型蚤的LC50(半致死浓度)的预测值平均为710.60 μg·L-1,其最大值出现在北部湖区的竺山湾,而最小值出现在东部湖区,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利用BLM推导出的太湖水体中Cu的CMC(基准最大浓度值)平均值为434.01 μg·L-1,CCC(基准连续浓度值)平均值为217.04 μg·L-1,分别为美国水质基准值的36和24倍.环境因子和各参数预测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性有机质中的腐殖酸含量是影响太湖中Cu的形态的主要因子,而pH是影响Cu对大型蚤的生物有效性和水质基准值的关键因子.因此,在制订太湖Cu的水质基准值时,要充分考虑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组成和pH的影响.
|
关 键 词: | 铜 形态 生物有效性 BLM模型 太湖 |
收稿时间: | 2013-11-12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