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
| |
作者姓名: | 杨燕萍 陈强 孟宪红 孙健 王莉娜 陶会杰 杨丽丽 |
| |
作者单位: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兰州 730000 |
| |
基金项目: |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JR5RA122,21JR7RA691) |
| |
摘 要: | 为研究兰州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实时在线监测仪器TH-300B (GC-MS/FID)等多种设备联用,于2021年7月开展为期1个月的综合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ρ(TVOCs)为99.77μg·m-3,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炔烃和卤代烃占比较小,各组分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前10种物质贡献率占57.3%,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前10种物质贡献率占93.10%,以芳香烃和高碳烷烃为主,其中,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对OFP和SOA贡献最大.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污染来源解析,其中工业溶剂源(22.25%)、油漆涂料源(21.70%)和机动车尾气源(16.25%)是研究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基于污染源排放清单法,2017年兰州市VOCs排放量为94761.6 t,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56.70%和18.03%.因此解决兰州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实现O3和PM2.5协同控制,应以工业溶剂排放和机动车管控为主,重点减少VOCs中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香烃化合物排放.
|
关 键 词: |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兰州 |
收稿时间: | 2022-01-27 |
修稿时间: | 2022-04-01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