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Aura卫星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反演的甲醛(HCHO)柱密度数据,分析自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HCHO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HCHO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05年和2019年区域年平均分别为1.4840 mol·cm−2和1.7983 mol·cm−2,2005—2019年增长了0.3143 mol·cm−2,约为21.17%。粤港澳大湾区HCHO演化过程存在11个月的主振荡周期。HCHO月变化在时空上呈现明显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9824 mol·cm−2和1.1728 mol·cm−2。6月空间异质性最为明显,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6842 mol·cm−2和1.0849 mol·cm−2。粤港澳大湾区HCHO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中部,如中山市、佛山市和广州市,多年平均值高达1.9938 mol·cm−2。低值区主要在区域四周,特别是在惠州市,多年平均值约为1.3522 mol·cm−2。HCHO增长率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增长量的变化范围为−0.1374—0.6833 mol·cm−2,增长率为−7.20%—52.53%。大部分区域的HCHO呈增长趋势,而在广州市部分地区出现减少,最大的减少量为−1.3742 mol·cm−2,约为−7.20%。从城市尺度来看,所有城市的HCHO均出现增长,增长量和增长率最大的是惠州市,分别为0.3863 mol·cm−2和28.27%;其次是江门市,分别为0.3411 mol·cm−2和23.71%;最小的是香港,分别为0.9093 mol·cm−2和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