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双维度校验的珠三角区域臭氧生成机制长期时空演化特征识别
作者姓名:杨雷峰  谢丹平  杨俊  韩静磊  刘丽君  袁自冰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广州 510655;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PM-zx097-202104-065)
摘    要:臭氧(O3)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区域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由于其生成与前体物之间呈现高度非线性的关系,O3生成机制的识别对前体物的减排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针对常规方法难以较好对机制的长期演化特征进行识别问题,基于常规观测数据(O3、NO2)和温度(T)与挥发性有机物活性(VOCR)之间的关系,从NO2T两个维度对珠三角区域O3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并做校验,分析了2006~2020年期间O3的趋势变化规律和原因,研究了机制的长期演化特征.结果表明,O3浓度随NO2T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稳定、下降和再次升高的趋势变化规律,当ρ(NO2)处于0~35、35~45、>45 μg·m-3T处于>30、25~30、<25℃时,机制分别处于NOx控制区、过渡区和VOCR控制区.不同时间段,随着T升高VOCR随之升高,推动了O3浓度上升.由于前体物排放趋势变化和O3生成机制状况不同,O3浓度在不同时间段和T条件下的趋势变化规律不同.整体上,珠三角区域西部偏VOCR控制区,东部偏过渡区,两个维度机制的识别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随时间变化,西部区域的过渡区向VOCR控制区转变,东部区域的VOCR控制区向NOx控制区转变.在不同时间段,随着T升高O3生成对NOx的敏感性增强,随时间变化,高温和低温条件下O3生成分别对NOx和VOCR的敏感性增强.

关 键 词:臭氧(O3)  臭氧生成机制  VOC活性  长期  时空演化
收稿时间:2022-01-23
修稿时间:2022-04-0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